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管理机构 >

“文广合并”深化 全国超210个地级市完成整合(2)

来源:观察者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28 16:45 
核心提示:整合那些事 对于文化体制的改革最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但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的是在2002年,是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整合那些事

对于文化体制的改革最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但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的是在2002年,是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提出要“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随后,文化相关产业的整合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

综合来看,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相关文化产业部门的合并,前者包括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出版社转企改制和影视企业上市融资等,后者则是将各地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文物局、体育局及打黄扫非办公室等部门进行精简整合。

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方面,文化部部长蔡武去年10月底曾向全国人大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全国目前承担改革任务的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等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6.5%,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29万多个。

部门合并整合方面也相应推进。“从最早的内蒙古自治区相关盟开始到目前,新一轮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已有十余年以上的时间,像上海和海南等地,在提出改革的方向标后即着手进行了文化和广电等部门间的整合,属于比较早的一批。”吴纯勇表示。

据吴纯勇介绍,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及相应省市机构改革的要求,基本上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即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到的区域绝大多数以县/乡/镇为主,然后再由地级市进行部门整合,最后是省级和直辖市层面。

据上述报告的调研数据称,对于改革最为敏感的人事方面,上述各大领域及部门有三十余万相关人士的原有事业编制及身份在此过程中被分流和注销。“从目前整合情况看,沿海地区整合较彻底,范围也最大,内陆地区则力度相对较小,此外,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绝大多数地级市的新文广局挂牌当天,各地新的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随之挂牌成立,级别多为副处级单位,另外是改革后部门、人员变化巨大,此次全国性的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到的部门主要为各地级市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文物局,甚至部分地区的体育局、版权局、旅游局也在此次机构改革范围之内,新的文广局或文体局挂牌成立后,首先原来各局重合性的处室如人事处、综合处、市场处、办公室、宣传处等实行大幅度合并或删减,一般减少编制的比例在10%-25%左右。”吴纯勇表示。

但他认为,整合最大的难点来自于部门职能和主要领导的排序。“从目前调研来看,整合后的新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的党委书记绝大多数为原文化局党委书记担任;新任局长绝大多数为当地市委宣传部副部级领导或者当地原文化局局长担任。”

对于整合后的科室设置,吴纯勇介绍称,由于主要职能变化,科室也发生较大变化,新的文广局主要包括办公室、文化艺术股、文化市场管理股、广播电视股、新闻出版和版权管理股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此次文化体制改革及机构改革之前,各地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就挂牌版权局,在此次机构调整中,“版权局”已不是一个独立部门,而是并入了“文广新局”中,但因为“国家版权局”还在,而且为方便处理对外知识产权等问题,所以还是保留“版权局”的牌子。“其实,从调研结果看,这种自下而上的机构及部门整合在基层地区已接近尾声,2013年以后,将向纵深尤其是向省级诸多部门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有望进入深水期,在诸多因素全部到位后,备受关注的大文化部有望呼之欲出。”吴纯勇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