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CTTB >

林定祥:探索、创新、发展——地面数字电视的新机遇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25 21:10 
核心提示:旁边的频谱一个是8兆,现在的调制机做得非常好,有线非常苛刻,认为无线进去破坏它,它绝不允许。现在国家的调制做得非常好,每个带宽,保护做得非常干净,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由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南方传媒、友好网联盟主办的,中广互联独家承办的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CBIT2011)在广电国际酒店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聚合改变电视,互动引领未来”。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定祥先生作了题为“探索、创新、发展——地面数字电视的新机遇”的报告。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感谢中广互联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上海东方明珠有很多业务,其中有一项是负责整个上海的地面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在数字化大潮来临之际,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从我们探索的过程我想作为第一个要和大家进行交流的内容,第二是我们到目前做了什么,我想把我们发展的成果和大家共享。第三是想对未来做些什么与大家做些汇报。最后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第一,上海地面电视发展的回顾。从这样一个时间表来看,上海进入数字地面电视实验是2000年开始,当时国家发改委有为国内数字电视制式搭建平台,做试验,从这时我们真正开始进入地面数字电视业务的试验。当初搭建这样的平台也为国家目前地面数字电视的制式进行了试验,我们的试验当初主要是提供为上海高清,上海交大在做一方面的努力。当初地面数字电视争的很厉害,在实验室上很多东西都完成了,我们搭建平台,为他们进行开路实验。他们后来也说上海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为制式成熟提供了很大的条件。

2003年开始了国内首条公交移动电视开通,当初国内搭建了一个实验床,从试验中我们得到了地面数字电视可能会运营的感觉。从这个感觉里,当然要做商业运行,我们当初还是选用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当初是DVBP,两个基站,正式运行时是四个基站,上海地理地貌非常复杂,当初是6.6兆,2000个终端左右。目前做了国标的试验,我们也在不断提速,到时也会向大家仔细介绍。做了6个基站,国标的单频网络网提到了14.4兆的马力。国标网的搭建一直提倡双国标,我们一直在观察这些产业的成熟度。刚才提到不成熟,对我来说感觉非常成熟。

2006年,我们和悦龙一起在讨论,广播电视到底能不能形成产业,当初也做了DAB、DMB的试验,上海L波段非常困难,在上海政府支持下提供了L波段的试验,也提出了手持多媒体终端的概念。现在我们在上海的CMMB已经起来了。刚才悦龙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会有所启发。因为频率资源拿到不容易,后面到底要干什么,这个要考虑。

2007年CMMB开始组网,压缩编码6.4兆,22个基站,用户40万。我们也在想商业模式出现问题,到底应该有什么反思。虽然城市非常大,商业非常活跃,来的快,跑的也快,到哪一天用户是不是还这么多,从商业角度应该探索。

2008年是奥运会,广电总局给了奥运城市这样一个机会,率先开CCTV-HD,STV-HD两个高清频道,国标20兆,一个频点一套节目,用户数目前不知道。2008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大家知道上海东方明珠本身是股份公司,我认为我们有办法把事业和企业的做法形成统一,我们就做了一些探索,探索的时候在过渡频率上我们采用了双国标,一个双国标,一个频点,刚开始是20兆,也用了IBS。北京一个频点当初存在6个节目,我们也做了调研,很多农村的人想看电视,非常惊讶的是在电视天线上也安装了遥控器,这些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我想我们开通的时候在这批受众要看好电视是我们的责任,当初一个频点16套节目,压缩的非常狠,刚开始总局领导来看,说了半天你们做得什么东西,像VCD一样。现在非常自信的说,IBS跑的很快,非常成熟。

今天我们跟踪了很多国标芯片的发展,我们认为目前条件成熟了,我们进行了网络升级。目前网络频道25兆,还是16套节目,目前收费用户有6万。我们认为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责任不仅要把它发射好,同时要让用户看好。要看好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又有很大不同,这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因为模拟电视如果天线因为看开路电视是用室外天线,室外天线受到大风影响都会跑偏,模拟电视还有可看度,有雪花,可是数字电视如果跑偏根本就看不见。我们认为如果要把这个业务做好,我们要做长期的服务,服务有成本,我们也收取非常低廉的费用。我们也观察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他们非常想看电视,但是这批人不在城市中,基本在农村,我们和他们交流,16套节目他认为有10块钱的承受能力,我们就收了10块钱/户,主要是负责端到端的服务,万一他有投诉说收的不好,我们有责任为他服务。在城市相对交通比较方便,跑到农村一次费用非常高,但是我认为我们有责任。

2009年—2011年,我们做国标单频网的主网试验,单多也争了半天,我们根据上海业务,到底是单还是多,我们有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固定接收单比较好,移动接收多比较好。我们根据我们的业务进行选择,我们认为原来好象选择的东西太多,有点烦,但是我们认为越多的选择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码率。包括芯片的成熟,我们还在提速,如果没有这么多的选择性,我们不可能提速。现在业务定位,在单频网业务原来欧标移动网要进行更换,我们希望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也是比较成熟的转换。所以我们做的大量试验,同时跟踪很多芯片,芯片在这中间表现越来越好。现在我们非常自信,如果一个业务成熟了,只有一个频点,在一个频点下能够提高50%的码率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情,能够承载更多的业务。

当然,上海世博会这样的机会也提出了地铁电视的任务。上海本来是地面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现在有地铁的任务。地铁的特点是有地下,有地上,我们采取地上、地下一张网。上海地铁在世博会期间发展非常快,现在已经到了12条线路,有420公里,我们和国际朋友交流时他们很羡慕,我们有世界第二大的地铁网,而且把数字电视引入地下,国外到现在还没有。这其中有200个站台和600个终端,地上、地下一张网,地上4个发射站。地下我们采取前期的试验,和原来地下隧道的漏网进行供暖传输,地下有300个直放站。

刚才已经提到了,我们在今年2011年主要考虑国标成熟,广电局对我们有要求,要把国标转换过去,当然我们要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不仅国标提出来,它的技术成熟了,它的产品成熟了,一直是我们跟踪的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测试,主要目的,因为大家知道在大城市拿到频谱不太容易,我们想在原来规划的频谱里做得更好,在多频网的接收提高效率。从测试方面来说,测试打分是一方面,主观评价,特别是老百姓的主观评价是另一方面,所以我们也在做大量尝试。从今天来说,已经把固定接收提到了26兆。

单频网接收刚才已经说了,从10兆已经升到15兆,主要是观察网络芯片,在接收机的芯片接收方面,国内有两家,我想是好事情,而且他们在竞争,在不断提升。原来在多载波比较强的现在在做单载波的优化,刚刚我们进行测试的分级接收,整个网络接收灵敏度又会提高几个点。我刚才提到很多无线专家说如果无线接收如果提高几个厘米,对网络覆盖会提高大范围的质量。这些方面我们都在做试验。

说了数字电视,我们现在谈一下隧道调频覆盖方面,这也是我们这两年在做得事情。上海为了世博会把原来的黄埔江割成浦东、浦西,原来地铁进入隧道以后调频广播马上就没了,当初就几条隧道,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覆盖。现在我们掌握了供暖传输的方案。到2011年,我们已经覆盖了10条隧道,采取供暖传输的方式。我们觉得比较强的技术,我们把上海的16套调频全部引入。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几年业务做了这么多,到底有些什么成果。

数字电视给我们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虽然从平台上搭建了公交、地铁、CMMB、数字电视这样的平台,同时我们认为我们的技术的开发跟着业务跑,做了很多事情,是不是把开发的技术,能够把它的经验沉淀下来,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包括数字电视的网管,也进行了很多的开发,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科技成果奖。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无线做计算,做规划,早先老板对我们也不相信,认为模拟电势能不能做好,当初第一次两点规划是德国人给我们搞的,十年开发以后,我们现在非常高兴的是,我们把十年中间的摸索和探索慢慢地变成了国内特别有知识产权的规划和网络优化的软件。我们知道网络的不断提升、不断优化要靠软件运算。特别是建网之前,原来是先建网站,看不行再调整。现在我们可以纸上谈兵,哪里觉得不好,我们怎么进行优化,功率怎么样,把它算出来。特别是我们在广电总局得了一等奖,主要是我们的规划软件和国际上的规划软件的精度接近,而且可以代表两个标准的参数,只要输入这个参数,就知道这个软件能够产生的效果。

我们知道网络建好之后到底好不好要进行路测,我们做了多频点、多制式的路测,后期把路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供很多的报告,到底现在网络覆盖情况怎么样,也为今后的网络优化做决策。传输网管地铁有几百个发射点,和原来的不一样,原来在发射塔上,现在我们有几百个管到底怎么管,由网管来管。最后是调频。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SFN规划软件的效果。这是路测的数据,我们可以纸上谈兵看看,到底在哪个地方加发射机,纸上谈兵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也是多频点多制式的测试。这是后期的数据处理,我们把路测的信号全部反映出来,再看哪里不好。黄点和红点代表不好,这样你会一目了然。是不是要补充这一点,这也是在商业上的决策。虽然那里不好,我们暂时还没有商业的价值,还没有做。但是我自己心里有底,哪里好,哪里不好。单频网因为涉及很多的发射点,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旦网络某个方面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网络。所以原来发射情况到底怎么样你要十分清楚,这样对维护有非常好的作用。

这是简单的网管系统。我们每个地铁站,一二三四号线,我们检测每个网管的功率、温度。这是两张频谱图,最早有一个放大器,因为从空中收到不同频率的调频,一是发射功率有大有小,在某点接收的时候也有大有小。如果简单引入地下发射的话就会出问题。最早的两条隧道是简单的放大,出现的问题就是大功率的调频放好了,小功率的功率根本不够,如果把小功率推大,的功率已经超限,形成干扰。所以我们做了处理机,在隧道里面非常好。最近有很多推广,各地都有很多人找我们,现在建设非常快,特别是公路隧道建设特别快,他们希望把这些推广到他们那里。

第三部分,谈谈我们正在做得,或者是未来到底想做些什么

我们在跟踪广播电视前沿业务和技术。我们也有不同时间参与不同的会,观察欧洲第二代、美国第二代,他们都在考虑什么东西,我们都在跟踪。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我们只是大概的了解,这方面广科院可能做得比较深。我们认为技术趋同是一个方向,美国认为地面接收和移动接收都是很好的业务,但是有缺陷,所以在考虑是不是用多载波。虽然第一代发展的数字地面电视有大家认识的问题,发展有先后,比如BBS等等,到了第二代大家形成共识,技术尽可能融合。技术趋同有一个好处,在做业务的时候大家的芯片有共存之处,很多终端如果你的技术是一致的,终端会做得非常便宜,芯片在研发时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在克隆时就比较容易做。

在探索方面,我们一直在考虑地面电视如何三网融合,我们认为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出现的比较晚,数字化虽然走过十年,但是在发展中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从业务角度也在考虑很多问题,我们有自己的体验,我们认为广电的三个网如果互相之间能够融合起来会产生很多业务。特别是我们在搞地面电视,我们的CMMB发展比较快,在户外大概有20几个基站,20几个发射点是1000瓦左右。此外,做移动电视有5、6个基站就够了。十几个基站目的就是想在家庭室内深度覆盖,虽然加多这么多发射点,但是深度覆盖质量还是不够,我们在想,我们能不能借有线电视网做这个事情。从技术的层面,从业务的层面,从探索时要做什么技术开发来完善市场,这是我们对探索创新发展的探索。(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