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高清电视 >

真假4K电视与模式分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施建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4-05-22 15:22 
核心提示:今年一季度以来,由于节能补贴等政策的退出,国内彩电市场经历了一次行业整体性的萎靡,多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均暗淡无光,在这一背景下,彩电厂商纷纷推出4K电视,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OLED电视,以求得整体销量下滑的产品结构调整。但4K电视机

小米电视2发布之后,关于“真假4K”的争论在业界一度热闹起来,有观点认为一些电视机厂商为降低成本,通过采用RGBW模式排列的面板来实现4K分辨率,其实际显示效果要比真正的4K屏幕差不少。

针对这一质疑,小米公司在5月19日专门在其官方论坛做出回应,强调自身并非“伪4K”的RGBW模式。

事实上,电视产业的供应链已经非常国际化和标准化,这也是小米、乐视等跨界力量大举进入这一传统行业的前提和基础。这样一来,由于大家都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向上游供应链采购4K电视面板,下游品牌厂商之间想在面板技术上标新立异,其实空间并不大。如果要说供应链比拼,国产彩电厂商之间竞争的焦点应该是供货保证、库存管理,或者还包括技术路径选择,而不是技术本身。

小米电视2的尴尬其实并不在4K电视面板及其所代表的分辨率这一硬件技术指标,而在于4K内容的缺乏。

4K电视是指分辨率达到3840×2160像素的电视机,是目前市场上有较大普及度的高清内容(1280×720)的9倍,是全高清内容(1920×1080)的4倍。但是,由于内容源的限制,目前市场上几乎很难找到以4K分辨率播放的影片、电视剧等视频内容。

为此,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5月15日发布小米电视2时,只得以照片内容来诠释这款4K电视机的分辨率。

雷军的尴尬,其实也是目前整个4K电视行业的尴尬。

今年一季度以来,由于节能补贴等政策的退出,国内彩电市场经历了一次行业整体性的萎靡,多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均暗淡无光,在这一背景下,彩电厂商纷纷推出4K电视,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OLED电视,以求得整体销量下滑的产品结构调整。但4K电视机充斥市场的同时,4K内容却凤毛麟角。

正如乐视董事长贾跃亭此前在发布其4K超级电视X50 Air时对外表示,如果没有真正的4K内容,4K电视机只能是一个空壳。

4K内容的生产是一个很长的链条,既包括源头的4K拍摄录设备更新,也包括传输通道的升级。目前,国内的电视台节目内容、机顶盒大部分还停留在标清的阶段,连高清都不是,更别提4K了。

贾跃亭认为,目前市场上4K内容匮乏的原因是内容商赚不到钱,没有动力来做,比如说,院线中的4K屏幕太少,电视机方面4K也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他举例说,目前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中,只有索尼(16.05, 0.04, 0.25%)是硬件公司,可以用硬件来推进4K,其他公司的动力则远远不足。

这似乎又回到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两难境地,内容商抱怨4K电视不成规模;电视厂商则受制于4K内容的极度匮乏。(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