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电信 >

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即将召开 谁最受益(附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傅夷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27 15:19 
核心提示: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测,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同比增长139%,用户总量突破8000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将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主题的“汇聚产业力量,共促移动支付启航”。根据本次大会的官方网站,我们找到了以下信息:

第一,移动支付产业“蛋糕”十分诱人。官方最新统计表明,我国手机用户已达9.5亿,庞大的用户群体彰显了移动支付的巨大发展潜力。

第二,行业广泛关注的移动支付标准草案完成。目前进展如何、何时出台、多元化产业格局下移动支付各方的发展策略以及行业技术新模式都将是本次年会的主要议题。

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移动支付产业行业标准或将在此次年会中明确。就在十几天前,2011支付创新(中国)大会召开前后,移动支付概念股纷纷走强。移动支付产业年会的召开,在下周是否还会对市场关注度很高的“移动支付”概念股形成一次“刺激”呢?

移动支付产业“蛋糕”潜力巨大 “近距支付”面临爆发性增长

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移动支付将给整个商业网络和结算系统带来重构。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金融机构,都会有新的机会。各项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的“蛋糕”将十分诱人。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测,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同比增长139%,用户总量突破8000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报告,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电子商务消费的普及,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仍以远程支付为主。近场支付之前由于标准多样化和合作模式方面的问题发展缓慢,但随着近来各方的协作和推进下,近距支付方式有望在一些热点细分市场得到较快的推广,成为了未来爆发性增长的关键力量。用户粘性的提升和更多近距支付业务的发展将使近距支付市场收入规模快速提升,预计2011年市场规模同比2010年将增长120.4%,共计30.2亿元,2012年则有望接近90亿元,市场收入规模共计89.8亿元。

两种标准并存影响发展 有核心技术才有市场竞争力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徐玉日前表示,13.56MHz与2.4GHz两种标准仍将并存。易观国际认为,这种情况对近距支付的发展是一个问题。不过,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业务。近场移动支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包括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部署。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动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参加工信部及国际的相关标准制定。中国联通在NFC和SIMpass方面均有尝试。中国电信则在NFC和RF-UIM卡(2.4GHz)上都有涉及。银联在远程支付上有优势,正在积极推广N3平台,并分别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华林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主导者的不同,我国正呈现出多样化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

一是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移动运营商既作为移动支付业务数据传输网络提供者,又是移动支付账户的管理者。

二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目前国内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以银联为主导的移动支付。

三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产业链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目前支付宝等已经开展相关业务。

具体到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目前主要可分为两类——基础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平台的提供。未来能够受益的公司一方面是那些能够提供核心技术的公司,另一方面是能够参与运营的公司。

相关上市公司谁最可能受益?(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