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率先完成5G网络重要测试 商用化竞争面临多重夹击
尽管5G网络的商用化还未开始,但5G卡位战已提前开打。近日,在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中,华为率先完成基于3GPP的5G独立组网(SA)C-Band基站设备功能测试。这是业界首个针对独立组网展开的5G无线侧系统功能的测试。不过,对于华为来说,5G网络现阶段的领先并不是真正的领先,在未来从手机厂商到芯片厂商、从通讯设备商到运营商的5G混战中能够脱颖而出,笑到最后才是目的。
设备厂商展开5G追逐赛
5G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设备厂商也在齐发力。目前,华为成功完成业界首个针对SA进行的5G无线侧系统功能验证,极大增强了商用决心,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华为将会是国内首个提供5G基带、处理器的芯片厂商,同时他们应该也会是最先推出5G手机,首款5G手机可能会早于2019年6月前发布。除了华为,日前,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术和爱立信联合宣布,成功利用智能手机大小的移动测试终端完成了符合3GPP Rel-15规范的5G新空口呼叫。这也意味着,全球第一个5G电话正式拨打成功。
除了5G网络测试,通信设备供应商也开始了拿单竞赛。今年7月,美国运营商Verizon宣布牵手爱立信和三星,于今年四季度在包括洛杉矶在内的4个美国城市推出固网5G服务,然后在2019年第一季度推出移动5G服务。另一个美国运营商T-Mobile也与诺基亚签下了35亿美元的5G订单,计划从2019年开始部署5G网络。9月,美国无线运营商AT&T则宣布三星、爱立信和诺基亚将为其提供5G网络设备。
此外,近日从爱立信中国方面传出消息,爱立信与TMobile签署了一项价值35亿美元的多年期合同。公司为T-Mobile部署5G网络提供支持,包括提供符合3GPP标准的最新5G NR硬件和软件。而在上个月,爱立信拿下了意大利最大的移动运营商Wind Tre公司7亿美元的合同。
多国出台“5G国家计划”
设备厂商激战如火如荼,从国家层面来看,5G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所密切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美国、韩国作为第一阵营,将会率先迎来5G时代。
在“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称,目前,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已经进入关键期,今年年底5G产业链上的一些项目基本可以达到试商用水平。
美国是最早提出5G计划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首个开放5G频谱资源的国家。在5G建设上,美国动作比中国快些,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日前宣布,将于今年10月1日推出5G商用服务。这不仅是美国、也是全球第一个商用5G服务。而在此之前,韩国三大电信SKT、KT以及LG U+宣布,将在2018年12月1日开启5G网络的商用转化,韩国三大运营商均透露,今年12月份首批支持5G商用的地区位于韩国首都首尔附近,可以提供最高1Gbps的下行速率。
夹击之下设备商需强化研发
5G商用在即,巨大的市场带动产业链“起舞”,设备市场将引爆。东兴证券认为,2019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其投资规模合计将近2000亿元。(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