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4G“蛋糕”高通难独吞

来源:中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4-03 12:02 
核心提示:分析师给出的结论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按照中国移动的预计,其将在2014年年底前销售大约1亿部4G手机。但是能够支持五模LTE手机芯片的厂商,目前只有高通和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自从去年国家开始发放4G(资费详解)牌照以来,三大运营商纷纷发力,推出了大量的4G制式手机。这其中以中国移动最早,产品线的铺设也最为广泛。日前有分析人士指出,4G手机在中国的普及,将会促使相关手机芯片需求量激增,并最终使芯片厂商展开“热血肉搏”。

对于各大芯片公司来说,都把中国移动正在升级的网络视作业务增长的巨大机遇。据中国移动官方数据显示,其用户总数已经接近8亿,不过4G用户数量仅100多万。这意味着,即便中国移动的市场疆域保持不变,只要想办法让3G和2G的用户升级到4G,其市场规模就已经足够大了。有国外投资公司的分析师表示,这样的市场规模对于如高通这样的手机芯片厂商来说,是无比的机遇。

分析师给出的结论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按照中国移动的预计,其将在2014年年底前销售大约1亿部4G手机。但是能够支持五模LTE手机芯片的厂商,目前只有高通和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对于华为,中兴以及小米等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来说,由于可以支持更多网络,所以采用高通的芯片将有助于其拓展海外市场;从而避免了针对某个市场,单独设计手机的麻烦。

虽然市场环境有利于高通,但其要想独大却也并非易事。众所周知,高通的芯片和技术虽好,被苹果和三星等巨头广为采用。但是其“霸王式”的策略却一直令中国的运营商不满(去年发改委还曾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这也是其在中国市场面临障碍的主要原因。另外,英特尔、博通和Nvidia的长期演进技术芯片目前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之中,如果未来被纳入中国移动的补贴范畴,将会对高通产生一定的威胁。

据悉,中国移动为了推广4G手机,计划将今年的补贴支出提高29%,至人民币340亿元(约合55亿美元)。

另外,由于中国移动一直是自主开发3G标准,所以在其网络当中并未应用高通芯片。

实际上4G巨大的市场份额,除了高通等国外芯片厂商之外,对于如联发科等国内芯片厂商来说,也同样是机遇。目前,联发科手机芯片已经占据了智能手机将近40%的市场份额。为了尽早的普及4G手机,各大运营商不断联合手机制造企业推出千元4G手机。这一市场将有助于联发科等主攻中低端手机芯片的厂商“开疆拓土”。

另外,在技术方面,虽然高通长期演进技术芯片优势明显。但是国内厂商与其的距离正在缩小,目前最乐观的估计是,两者的差距在2个季度以内;远没有3G时代动辄1年以上的差距那么悬殊。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