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2014行业趋势前瞻:行业竞争渐趋白热化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1-15 14:09 
核心提示:网间结算的调整,可能会给通信市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将对三大运营商的收入与利润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中国移动用户数量庞大,实施移动网间非对称结算,将大大增加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盈利能力。

2013年岁末,市场期盼已久的4G牌照发放。与此同时,还有三个重磅政策:686号文件被废止,中国移动今后可以合法经营固话市场;从2014年开始三家运营商网络之间实行新的结算价格;开始发放移动转售运营商牌照。这些政策即使单独抛出一个,对中国通信市场都会带来不小震动,更何况是“四箭齐发”?一时间,人们对中国通信市场的期盼、关注、担忧等情绪再度高涨!

“四箭齐发”搅动通信市场

中国通信市场从来就没有平静过。2014年,市场可能更加活跃,竞争更趋白热化。

记者认为,4G牌照发放,对通信市场可能不会带来太大市场份额、格局的调整,它将使整个通信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未来,中国移动可能会继续一家独大,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与其差距将会缩小。因为虽然移动公司领先起跑,但政府不会给移动公司留出太多时间,另外两家在此期间也不会闲着,也会建试验网,4G市场的争夺将是一个慢慢角逐、逐步厮杀的过程,不会发生剧烈变化。但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3G时代的优势,制式的优势不明显了,以后的竞争压力会加大,而资费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竞争会更加剧烈、复杂。

网间结算的调整,可能会给通信市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将对三大运营商的收入与利润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中国移动用户数量庞大,实施移动网间非对称结算,将大大增加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盈利能力。马上到来的2月结算,这两家企业的支出就会明显下降。专家推算,调整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将大幅度增长,影响净利润幅度约在27%至29%之间,中国移动净利润将被拖低10%左右。中国移动每年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网间结算的支出,将增加超过120亿元。

短期内结算价格的调整也许将削弱中国移动的盈利能力,但中国移动4G已经率先起跑,686号文件的废止将使中国移动可以自行发展宽带用户,新的利润增长点呼之欲出。专家测算,这几项政策执行后对三家企业影响“综合起来基本利弊相冲,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即便如此,中国移动也不会失去老大的江湖地位,有内部人士分析这些政策可能会刺激移动公司出狠招。中国移动在不久前结束的2014年工作会上认为,今年市场竞争将“白热化”,这对一向温文尔雅的奚国华董事长来说,用词已经非常重。有人预计,移动公司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市场竞争措施,2014年通信市场混乱程度与管理难度将加大。

在移动通信市场,三家企业可能会更趋均衡发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盈利能力的增加,有利于加快发展,促进信息消费,但实力的均衡同时意味着竞争博弈的加剧。在固网尤其是宽带市场,中国移动的进入将进一步激活国内宽带市场的发展活力,加快宽带发展,让百姓、国家更快地分享通信业改革成果,有利于保障行业宽带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前,中国移动在固网市场一直扮演着“缺席者”的角色,这是因为中国移动拥有7亿多移动电话用户,并且在品牌影响力、资金方面具备优势,固网业务开放后,中国移动若利用既有的用户资源导入固网业务,有望迅速铺开市场,“固定移动”融合会非常有杀伤力。另外,在行业信息化方面,中国移动预计会采用捆绑赠送等营销策略,在电信和联通公司的大客户上做文章。专家测算,这一市场未来估计将为中国移动带来300亿元以上的收入。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市场进入了一只“大鳄”,另外两家势必感到竞争的压力陡增,现有格局必将改变。

2014年,三大运营商也许本不应该仅仅纠缠于费用结算问题、三家企业的竞争问题,还要看到,话音和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已步入下行轨道,互联网企业对传统运营商冲击巨大,彩信业务大量被替代,运营商的未来才是更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移动转售企业的加入,国内民营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传统电信行业,阿里巴巴、迪信通、苏宁、国美等来自不同领域的竞争,将为通信业格局多元化埋下伏笔。

“老虎”该不该装上“牙齿”?

2014,变局是常态,竞争是常态,而且更趋激烈。对于行业主管部门来说,则乐于见到通过政策调整,加快落实深化通信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通过运营商的全面有序竞争,加快通信业发展,惠及民生,促进信息消费,促进“宽带中国”的落地。但对于行业监管者来说,一只“大鳄”的进入总是令人头疼的。

政府将如何监管?如何既让市场通过竞争降低资费让利于民,又使竞争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对于监管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力量配备都有问题的现状来说,这依然是个难以直面的问题。如果把监管机构比作市场的老虎,那这个“老虎”应不应该装上“牙齿”,如何装上“牙齿”?(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