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商用再续流量经营题:首轮考验锁定价格模式
4G牌照发放临近,以广东移动为代表的各省市移动公司也开始推出4G套餐,零元购机等活动等使得4G愈发炽热起来,大有中国移动就是4G的感觉。
虽然中国移动大张旗鼓的在各个省市宣传推广4G,但并没有出现国外运营商在推广4G时出现的那种无限流量模式的套餐来吸引用户眼球,迅速增加4G用户量的情况。仅在现有的套餐、资费上进行了一定额度的优惠。这就避免了移动当年在推出全球通数据套餐时造成的问题,原有不限量套餐难以适应通信市场的快速变化。现如今,移动更应该考虑的是在4G用户数量增长中如何下好流量经营这盘棋则需要中移动仔细地考量。
中移动限流量
此前广东移动推出的4G套餐分为4G手机套餐和MiFi流量套餐两种。其中4G统一组合套餐分为月租138/238/338三档分别包含600M、1G、2G国内数据流量以及400M-1G不等的省内LTE流量、被叫免费和国内主叫分钟数。而4G上网流量则仅包含流量(具体套餐资费如图)。其推出的4G套餐资费并没有大幅降低人们通信资费。而此前,不管是宣传、还是媒体报道都提到了4G将会大幅将低人们通信资费的优势。但现状却远没有宣传中的那么美好,以广东移动推出的最便宜的4G上网流量包的套餐资费为例,其也达到了一个月50元。虽然其可以提供国内600M流量以及省内400M的LTE流量。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略显贵了一点。
而北京移动10家营业厅也于11月6日开始接受4G手机预订,仅有两款手机可供选择,一个是三星N7108D,另一个为索尼M35t。4G套餐资费也是每月100多元到328元不等。用户需要预存4999元话费并承诺24月每月最低消费328元后才可以免费获得一台三星4G手机。目前来说,中国移动所推出的4G业务明显是为“高富帅”准备的,并不亲民。
而4G套餐资费没有明显降低,限制使用流量的并不是只有移动一家。
据了解,Verizon公司自2010年12月正式商用LTE FDD至2012年底,Verizon公司的LTE用户数已突破2160万,占据全球LTE用户市场总体份额的31.6%。其LTE业务的数据流量每月支付50美元可享有5GB的下载流量,仅比Verizon的3G业务每月资费少了10美元。目前,Verizon的主流3G套餐价格为每月29.99美元,给予用户每月不限量的数据流量(同时给予用户无限通话时间和短信条数);而4G的每月29 .99美元套餐,只给予用户每月2GB数据流量(同样给予用户无限通话时间和短信条数);韩国SK电讯推出的4G各套餐包均设定流量上限,最高为18G;英国O2推出的4G套餐则是每月20英镑给予用户每月无限通话时间和短信条数,每月5G数据流量。
即使在LTE发展最为迅速的日本,除了在推广期间实现了毫无限制的无限流量套餐外,之后的商用均对套餐资费、流量等做出了限制。如软银在LTE推广期间推出了不限流量的数据套餐,推广期过后,用户的数据流量超过5GB后,速率将下调到128kbps,或者选择增加费用继续使用4G速率,每2GB的流量价格为2625日元(约32美元)。但用户需要用户签署两年期合同,价格为4980日元(约60美元)。
可见,4G并不是无限流量、廉价资费的代言人。由于运营商需要收回前期建网成本,并能够使其盈利来支撑日常运营商运营所需要的运维成本、推广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4G并不可能一上来就将资费降到最低。
再提流量经营
随着移动互联网、OTT应用等对传统运营商盈利领域蚕食,中国运营商在4G时代的具体商业模式究竟怎样,4G能否破解传统运营商盈利困境仍然难以确定。但流量经营无疑成为了运营商创造全新利润增长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际上各大运营商都在提流量经营,摆脱变成管道商的厄运。国际运营商也在进行着流量经营的尝试,不限流量便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但最终这些不限流量的运营商均将无限流量变为了有限,或限制流量上限,或者限速。如在美国市场上,AT&T成功地从最初iPhone发布时的“不限量”套餐,全面转向“阶梯式”套餐,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其后付费用户保持了持续的增长。Verizon也主推“阶梯式”套餐。究其原因便是现有移动网络难以承担如此海量的数据。同时,运营商也并未在这种粗犷的经营模式中赚取足够的利润,其可以定义为失败的流量经营尝试。而全新的流量经营模式正在不断涌现。
在国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正大刀阔斧地开展新型的流量经营活动,如广东联通推出的微信沃卡就将传统的运营商SIM卡与新兴的OTT微信结合起来实现了自身用户、流量的双增长;再如电信的易信打通了三家运营商用户间的隔阂,在易信上真正实现了三家运营商用户在某一运营商自有的应用上的互联互通。而北京联通与搜狐视频的合作首次实现了不同数据业务间进行不同计费的模式,将传统的按流量计费变为按数据业务种类计费。
在4G时代,在线视频等大流量业务将可能成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常态。如何将这些大流量业务与正常的流量业务区分出来,为用户设计合理的套餐计费模式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专属业务的优质体验,远比盲目的无限流量影响网络性能造成用户体验不佳来得更加实际。(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 北交大与相关企业签署战略协议共同设立LTE-R联合实验室
- 相关企业利用4G和5G双网络连接在国内完成5G NR数据通话测试
- 日本KDDI携企业在北海道郊区成功测试4G LTE车联网应用,为自动驾
- 全新服务扩展应急通信产品助力公共安全机构快速部署宽带LTE网络
- 电信运营商将获架构层面灵活性并能使用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
- 中国移动将于2019年开始大规模5G测试
- 运营商Elisa推出芬兰首个基于云的VoLTE和VoWi-Fi服务
- S波段卫星的建设及欧洲约300个LTE站点的部署正在有序进行
- 群组通信增强面向应急任务的LTE公共安全产品组合
- 定格“乌镇时间”:桐乡市政府浙江移动等携手拓展5G车联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