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评论:为什么4G不是中移动的救命稻草?(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曾韬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04 11:15 
核心提示:中国电信和联通垄断了中国互联网骨干网资源。4G所谓100M网络速度主要是指手机等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速度。而基站与互联网资源(主要是IDC)的连接还是主要依靠地下铺设的光缆来进行,这些连接全国各个城市之间

中国电信和联通垄断了中国互联网骨干网资源。4G所谓100M网络速度主要是指手机等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速度。而基站与互联网资源(主要是IDC)的连接还是主要依靠地下铺设的光缆来进行,这些连接全国各个城市之间的光纤网络就是互联网骨干网。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家时,中国电信长途骨干网按照光纤数和信道容量进行分家,其中北方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后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占有30%,南方和西部21省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占有70%。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骨干网CHINANET是中国互联网络的基础网络,是中国最大、最主要的骨干网。而中国移动长期以来以经营移动通信为主,对骨干网的需要不大,也因此未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全国性的骨干网络,而现在要再进行全国性的骨干网络建设,不但成本高昂,建设难度也极大。

另外,中国移动的国际出口带宽资源仅占11%的份额。

4G用户培育无法一蹴而就

虽然中国移动的4G网络建设运营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是会快速的推进移动网络建设,并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移动网络。但网络覆盖仅仅是网络运营的基础,关键是如何获得用户,并引导其消费而带来收益。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首先,从语音通信向以流量使用为主的消费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逐步从语音消费为主转向流量消费为主,从小流量逐渐增加到大流量消费。

根据思科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全球数据流量预测的报告称,亚太地区的移动用户每月使用数据流量将从2012年的平均136MB(中国移动用户2012年平均约100MB)增至2017年的约1.75GB。爱立信2013年6月发布的《流量与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全球手机流量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0%,即到2018年会增长12倍。按照这个增长,中国移动用户2018年月均消费流量约1.2G。从以上分析预测,可大致推断中国移动以G为单位的4G主流流量套餐,将至少需要4年后的2017年才有广泛的用户使用。

其次,网络用户的资费消费习惯改变需要漫长过程。中国移动2012年用户ARPU值为68元,每位用户平均每月使用约100M付费流量。根据移动的套餐100M左右的流量资费约10元。而中国移动在温州和青岛推出的4G试商用套餐是2G、4G、8G、15G的包月费用分别为50元、80元、120元和200元,按照平均采用80元4G流量来计算,用户需要从100M(0.1G)转变到4G(增加40倍),从10元流量费转变到80元流量费(增加8倍),流量费甚至超过了目前中国移动用户的整体ARPU值。

而从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DOCOMO、KDDI和Softbank,以及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AT&T这四家运营商来看,4G的到来并未明显提升他们的ARPU值,DOCOMO和KDDI的ARPU值反而持续下降。

也就是说除非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否则普通用户根本不可能使用动辄几十上百元的流量套餐。即使我们乐观一点预计,未来随着民众收入的增长,也许大家的手机流量费会逐渐增加,但若要增长8倍,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较低的3G用户渗透率也将影响中国移动4G业务发展。让用户直接从2G向4G跨越式迁移,就像让坐马车的人一下子上高速公路,会出现网络适应性问题。也就是说,3G用户是最佳的4G潜在用户,而不是2G。而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7.4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1.37亿户,3G渗透率为18.51%。而中国联通和电信的3G渗透率分别为38.15%和50.05%。

中国移动目前多数用户都是2G用户(占比81.49%),3G用户才占18.51%,如此“不健康”的4G发展基础,将会影响中国移动4G用户的发展进程。相对来说,3G用户比例达到38.15和50.05%的中国联通和电信,则具备好得多的4G业务发展的用户基础。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