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放弃为4G设计品牌?
如果没有意外,在未来一两个月里,4G就能正式发牌。
事实上,有没有牌照并不重要,反正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移动和中电信,都已经开始建设4G网络,中移动甚至已经开始进行试商用,在部分城市,数据终端乃至4G手机都已经放号。
可问题是,这些4G业务将要使用什么业务品牌呢?
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看到任何迹象。
这就有意思了。
铺天盖地的广告战,都只是品牌建设的一环。在产品与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用户选择运营商的决定因素,品牌正越来越重要。
在2G时代,中国移动最早按照用户差别,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个定位清晰的子品牌,从而将高端用户、新业务用户和低消费用户进行了区格,从而以差异化的品牌和服务策略,强化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了更大主动。
所以,在竞争加剧的3G时代,三大运营商都进一步精心设计了新的子品牌。
其中,中移动在3G牌照发放的第二天,就推出了“G3”,并以“引领3G生活”口号进行密集传播,中电信和联通则分别推出“天翼”和“沃”,并展开全面推广。
在“中国移动”的企业品牌下面,“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并列,并与信息指向清晰的“G3”业务品牌进行立体融合,而且在技术弱势的情况下,隐藏了TD-SCDMA的技术形象,但同时又以水墨特色,暗示自己的“中国技术”特点。
与之相比,中电信以前没有清晰细分用户的子品牌基础,3G也并不是它当时需要宣传的重点,反而因为刚获得移动通信业务,更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移动业务形象和标识。
所以,“天翼”并没有像“G3”那样定位于特定业务,而是在技术代差上相对模糊化,或者说,它的品牌定义就是覆盖了自身的所有移动业务,以翅膀的形象,体现中国电信补全移动通信,从而提供全业务的差异化亮相。
而最后推出“沃”的联通,当时处于弱势企业地位,客户品牌认知度和认同度都非常低,品牌形象尴尬,加上改革重组中与网通合并,导致品牌体系与业务体系庞杂、混乱,相互交叉,难以梳理,与此同时,采用最领先的WCDMA制式也成为其“翻身筹码”。
从这个意义上讲,“沃”更大的意义,是为处于全新起点的联通重塑形象,给用户形成一个全新的、清晰的全业务品牌认知。
所以,“沃”的定义最广,是一个全业务品牌,并通过“沃•精彩”、“沃•商务”、“沃•生活”等相对模糊的群体定位,来实现进一步的个人、家庭和集团用户区格,而品牌形象中的“W”,也为WCDMA进行了突出强调。
如果单纯看3G前期阶段,其他两家的品牌都符合自身的品牌需求,但由于条件限制,都相对模糊,而中移动在前期的品牌基础上扩展的品牌策略,应该是当时最为细致、精准的。
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迭代,中移动的这个品牌精准化的策略,却反而即将面临新的尴尬。
3G时代是“G3”,那么到了4G时代,那是不是再出一个“G4”,未来再出“G5”、“G6”?
而如果单独针对4G业务再设计新的子业务,那么,2G、3G、4G三代业务的同时存在,加上WLAN业务的“随E行”,再与客户细分的“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进行交叉,是否会导致子品牌的过度细分?
如果不设计单独的子品牌,那么4G的业务推广又将如何造势,如何与竞争对手的子品牌进行有效竞争?
如果整合收拢,重新回到全业务品牌的路上,中移动又该如何梳理自己的品牌体系呢?新品牌又该如何定义,如何设计呢?原来的品牌如何保留或放弃?
与它相比,中电信和联通当年没能进行品牌精细化的局限,如今反而成为优势,4G业务是否再设计新的子品牌推广,则能攻能守,进退自如得多。
这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优势,如今成为了负担,当年的缺憾,如今却已金不换。
在我看来,根据之前的这些经验,估计运营商们,尤其是中移动,应该不再会单独就4G设计完全独立的子品牌了,毕竟这样看似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未来必成新的负担。
尤其是中移动,甚至进行大规模整合为全品牌,也未尝没有可能。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