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评论:4G不是中国移动的救命稻草(3)

来源:新浪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3 13:17 
核心提示:4G业务运营之困 骨干网的问题,不过是中国移动上马4G面临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中国移动急迫的上4G,意图很明显,改变在3G竞争中的劣势。由于在3G网络建设的投资比较小,中国移动在3G市场无需考虑盈利。在4G网络建设

4G业务运营之困

骨干网的问题,不过是中国移动上马4G面临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中国移动急迫的上4G,意图很明显,改变在3G竞争中的劣势。由于在3G网络建设的投资比较小,中国移动在3G市场无需考虑盈利。在4G网络建设上,移动可谓是挥金如土,如何盈利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据中国移动透露,今年将投资417亿元用于20万个4G基站建设;TD-LTE终端采购将超过100万部,TD终端补贴超过300亿元。700多亿元,只是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的一个序幕,不难想象,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将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持续巨额投入之下,中国移动必须思考盈利的问题。

随着OTT业务的兴起,运营商面临沦为管道的威胁。与此同时,微信、手机QQ等移动应用改变人们沟通习惯的同时,也在冲击运营商的语音和通讯业务。谈及4G的发展,一些通信专家指出:4G时代,中国移动如果仍旧靠留卖语音、短信和流量赚钱,亏损是必然。韩国4G危险的现状便是一个例子。

作为世界上快速商用LTE的国家,据统计,韩国现有3300万智能手机用户,其中超过60%的用户已经购买了LTE服务。今年早些时候,韩国运营商LGU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由于LTE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增加,使该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现净亏损;另外两家运营商同样压力巨大:SKT业绩大幅下滑40%。KT会长李锡采在某非公开场合甚至说“4G彻底失败”。

在2G时代,中国移动出色的运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从全球通品牌的打造,到根据大学生市场定制“动感地带”套餐,并将动感地带塑造成为一个年轻的消费品牌,中国移动因此赚了个盆满钵盈。在增值业务方面,彩信、彩铃等增值业务也是中国移动出色运营能力的体现。那么对于斥巨资搭建的4G网络,移动该如何运营?

短信和语音等传统业务下滑已是趋势,流量在增长。只是,卖流量也未必靠谱。抛开骨干网资源薄弱引发的网间结算费用不说,下行50Mbps的高速4G网络,还能搭载什么新鲜的业务吗?客观地说,手机QQ、微信、在线视频等应用在3G网络下都可以流畅运行,手机用户对高速的移动网络接入服务需求并不大。

的确,中国移动的流量增长很快,但流量收入未来难以支撑4G网络的发展。眼下4G网络已经开始建设,如何运营成为中国移动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敢问中国移动,4G运营你想好了吗?答案显然是没有,因为中国移动还陷在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3G较量中不能自拔。

3G牌照发放已经三年有余,拿到好牌照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在探索转型之路。在3G竞争中失利的中国移动,借4G翻身的愿望是好的。只是中国移动必须要清楚一点,在3G网络运营不力的情况下抢滩4G,骨干网资源匮乏和产业链不成熟等矛盾会更加尖锐。既然这样,移动拿4G当救命稻草着实有点天真。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