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发牌在即:中国移动是否将重建TD-LTE网络?
据可靠消息源,4G发牌时间将超业界预期,此前有观点认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国将发放牌照正式4G商用。
4G发牌或将影响三大运营商现有格局,对于肩扛TD-LTE和TD-SCDMA两面大旗的中国移动而言,业界更关心其建网策略,面对多家业内媒体,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对TD-LTE组网的频率选择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中国移动F频段、D频段建网需要综合考虑现实与未来的需求平衡,“D频段比F频段高了一点,但频谱特性没有发生改变。”
F/D频段定位现在还是未来?
“频谱实际上是没有好坏的,关键用于什么场景,如果将高频段用于广覆盖,将低频段用于城区密集覆盖,那么将得不偿失。”
不同的频段有不同的频谱特性,国际电联在做频谱规划时,移动通信的1代~2代在1GHz频段一下,3代在2GHz频段,4G在2.5-2.6GHz频段,未来5G频谱需求越来越大,频率资源带宽越来越宽,数据传输的速率越来越高,传播业务特性将采用相对高一点的频段,使得传输效率越高。
“在高楼耸立人群密集区域,如果用700MHz覆盖,这种低频穿透性强,建筑物的隔离特性就不存在了,随而带来了干扰和容量的困扰,实际接入传输效率将非常低。如果用高频段,边界干扰会大幅度下降,系统效率会大幅度提升”,杨骅就采访现场环境一旦部署TD-LTE进行了举例说明。
中国移动F频段、D频段建网需要综合考虑现实与未来的需求平衡,D频段本质比F频段高了一点,频谱的本质特性没有发生改变,覆盖半径的差距不会太大,仅为几十米,不会象2G和800MHz覆盖面积差距成倍数的增加。
中国移动会不会推翻升级路径?
近期,产业各方发表了TD-LTE建网的许多建议,杨骅认为,关键取决于中国移动建网是满足现有需求还是站在未来的角度考虑问题。
现在,中国移动将F频段与A频段用于支撑TD-SCDMA,其中,A频段是15MHz,F频段是20MHz,中国移动规划3年时间把GSM绝大部分用户搬迁至TD,如果拿F频段去支持TD-LTE发展,那么,去年8000万的TD用户加上今年1.2亿的新增TD用户,对频谱的压力非常大,15MHz的A频段能够支持TD-SCDMA多长时间?
“有人可能觉得TD-LTE发展,F频段还有小灵通占有的20MHz,但小灵通用户清退涉及百姓利益,现网几百万用户的利益使得运营商很难强制推行。如果三家运营商全上TD-LTE,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会放手这部分频率吗?因此,中国移动很难拿到本属于TDD的频率。”
如何权衡3G和4G的发展?中国移动各区域市场发展并不均衡,内部对F频段和D频段有多种方案和意见,每种方案和意见都有其道理。杨骅认为,关键要看区域网络的现实需求与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地方3G需求不旺盛,运营商可以考虑直接通过迁移2G用户上4G,有些地方需求过于旺盛,需要F频段保证现有3G发展需求”,不过,杨骅也表示,F频段升级投入成本最低,可以保持利润最大化,符合国资委对运营商的考核要求。
正如业界一直呼吁的,解决TD-LTE大覆盖需要在1GHz以下寻找合理频段,除去目前看来希望渺茫的700MHz,“还有很多并不是单一的方案可以解决大覆盖的问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 相关企业利用4G和5G双网络连接在国内完成5G NR数据通话测试
- 日本KDDI携企业在北海道郊区成功测试4G LTE车联网应用,为自动驾
- 中国移动将于2019年开始大规模5G测试
- 群组通信增强面向应急任务的LTE公共安全产品组合
- 定格“乌镇时间”:桐乡市政府浙江移动等携手拓展5G车联网市场
- 新加坡StarHub将4G上传速度达到150Mbps 计划2017年实现全国部署
- 澄清:广电不会也不可能将700MHz布局4G
- 智能波束赋形可使TD-LTE超级小区(Supercell)容量提升三倍
- 数码视讯中标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4G播控平台-信源监管播控项目
- 高性能RF解决方案加速4G LTE、LTE-A和物联网IoT无线设备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