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支持TD-LTE加速4G市场化 扶持政策将出台
一度困扰中国4G(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分时长期演进)发展的最后政策阻碍已被打破。
8月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亲赴杭州,调研中移动TD-LTE实验网建设情况,并表示,TD-LTE对扩大内需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完善政策,进一步健全产业链,大力推动TD-LTE发展。
这一表态被视为工信部的“大转身”。
在此之前,由于担心TD-LTE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形成“双手互搏”,工信部官员一直强调,要在大力发展3G网络的基础上,统筹3G与TD-LTE的协调发展,并有可能在两至三年后才发放4G牌照。
而现在,随着政策形势的进一步明朗,TD-LTE的市场化已全面加快。
从疑虑到支持
不愿具名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人士说,在此之前,工信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中移动刚建设TD-SCDMA网络不久,如果再大举发展TD-LTE,有可能形成“双手互搏”,导致TD-SCDMA的生命期被大幅缩短。
一个前车之鉴是,2008年电信重组前,联通就因为同时运营两个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导致自身的资源投入、企业管理、业务执行乃至员工士气都形成巨大内耗。
而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截至今年4月,中移动已部署超过22万个TD-SCDMA基站,累计网络投资超过1800亿,终端补贴也超过300亿,用户总数达到5658万户,约占全国3G用户总数的40%。此外,TD-SCDMA产业链上还集中了大量的中国通信设备厂商。
如果成全TD-LTE要以放弃这些投资为代价,业内很多环节都难以接受。
因此,在此之前,除了行业主管部门,很多专家、设备厂商人士乃至中移动地方员工,都心存疑虑,“一些地方发展TD-LTE并不积极,”一位移动员工私下表示。
不过,今年5月以来,这一局面陡然而变——各方从心存疑虑转向全力支持。
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由于中移动力推的、由TD-SCDMA向TD-LTE平滑升级的技术逐渐成熟,“双手互搏”掣肘已成为过去式。
在中移动内部,这一升级技术被总结为三个一:“一根光纤、一块板,一套软件”,也就是说,现有的TD-SCDMA基站只需要添加一块基板,一根光纤,对系统进行一次软件升级,就可以变身为TD-LTE基站。这一技术甚至可以使TD-LTE基站建设时间从2个月缩短到3天,并减少90%的建网成本。
这意味着,中移动可以在继续建设发展TD-SCDMA同时,抓住时间窗口加快推动TD-LTE商用发展,并根据实际网络承载需求随时进行升级,实现两网利益平衡的最大化。
对中移动来说,这已有成功先例。在2008年部署TD-SCDMA网络时,外界也曾担心TD-SCDMA与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两网互搏,但中移动通过打通核心网,让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就可以根据所在网络情况,随时在两网自由切换,最终让两张网络形成合力,让TD-SCDMA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同时缓解了GSM网络上的数据增长压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苗圩表态后工信部将加大力度推动TD-LTE,意味着中移动的3G向4G平滑升级思路已得到主管部委肯定。
在此之前,5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也已赴南京、杭州调研TD-LTE发展,并对这一思路表示支持。7月上旬,工信部副部长尚冰也在杭州调研TD-LTE期间表示,要加快扩大规模试验步伐,扩展试验参与城市及其网络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家决策层曾指示,要求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就如何发展TD-LTE进行会商,并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报告上报。此后数月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已就此展开密集的产业调研,并与产业界进行深入交流。
“在部委领导定调后,新的扶持政策出台流程可能会进一步加速。”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认为。(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