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3D电视 >

3D电视被标准扼住咽喉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作者:冯庆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8-10-25 11:23 
核心提示:“2011年快门式3D电视将退出市场,偏光3D电视会占到市场的70%到80%,同时售价也将随之下降。”韩国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社长权映寿在去年12月15日“不闪式”3D面板联盟会议上说的这席话矛头直指快门式3D电视,激怒了三星电子总裁李健熙及其他快门式3D电视企业

“2011年快门式3D电视将退出市场,偏光3D电视会占到市场的70%到80%,同时售价也将随之下降。”韩国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社长权映寿在去年12月15日“不闪式”3D面板联盟会议上说的这席话矛头直指快门式3D电视,激怒了三星电子总裁李健熙及其他快门式3D电视企业负责人。

2011年1月28日,以三星为首的六家快门式3D电视厂商宣布成立3D电视推广联盟。至此,3D电视正式分为偏光式与快门式两大阵营。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此举不仅是对权映寿此前“快门式3D电视将会退出市场”表态的回击,也意在影响3D产业标准。

中怡康黑电研究总监彭显东分析,国内首部3D电视行业标准年内有望出台,快门式3D电视阵营选择此时成立3D电视推广联盟,除了对面板采购、整机销售等方面的考虑外,更意在影响标准制定、抢占市场主动权。

尴尬的抱团

快门式和偏光式两大阵营以技术为分野,3D电视行业正在上演着合纵连横。

最初,同为韩国电视品牌的LG和三星都主推快门式技术,然而后来LG并没有与三星一起打天下,而是另起炉灶,以偏光式为主要技术,并且极为彻底地否定了过去的快门式技术。

最早商品化的快门式3D电视,约占中国整个3D电视销量的80%。而偏光式3D电视由于起步较晚,只有LG、创维等少数几个品牌实现量产,市场销量并不可观。于是作为后起之秀的偏光式抓住了快门式有闪烁的问题,打出“不闪的才是健康的”旗号。

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李从想也认为:“偏光式3D电视在健康、性价比、使用舒适度等方面比快门式3D电视有巨大的提升,应该说是对快门式3D电视的淘汰。”

于是,去年下半年才发轫的偏光式3D电视生产企业,以LG为首、以中国本土企业创维为死党,组成了偏光式阵营。而长虹、康佳等本土品牌也纷纷由快门式发展为同时兼顾快门式与偏光式。

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正是因为后起的偏光式阵营放出“偏光式是对快门式的淘汰、快门式将退出市场”的豪言,快门式彩电企业才结盟予以反击。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资深分析师张天翼认为:“这种联盟可能会因市场的变化而瞬间瓦解。” 张天翼认为,目前的两大阵营只是阶段性的现象,快门式和偏光式两大技术将殊途同归于更高一级的裸眼3D技术。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也公开对媒体表示这种联盟是松散的。

LG对于快门式3D电视无理由的叛逃和中国彩电企业在两大技术间的摇摆不定,似乎印证着市场的杠杆作用——市场需求一旦倾斜于一方,两大阵营中失利的一方必然瞬间瓦解。

家电产业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以所谓的联盟、抱团来抢占市场没有实际意义。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谁能够把价格降下来谁就能赢得市场,谁就是该领域的老大。

意在新标准

“电视企业结盟抱团,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某彩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如是分析。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电子设备与系统研究中心张素兵常务副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从去年6、7月份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进行多方调研,并征求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到12月份《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草案已经完稿。目前,该草案正在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中。

3D电视标准研究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正在对3D电视闪烁问题的指标测试方法进行多方论证,如果达成统一意见才会纳入新标准,否则该指标会暂时放一放。”

张天翼认为,新标准将是一部基本的标准,不会让一方受制于另一方。

3D电视标准会涵盖两种不同的3D技术,不会偏向于其中一方,最终哪种技术会在市场上占优势还要看消费者的选择,奥维咨询(AVC)平板显示研究中心总监彭健锋如是表示。

张素兵表示,3D测试方法标准制定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形成针对主动快门式和偏光式3D电视的统一测试标准。但是这也是该标准出台要给出的答案。

关于标准,业界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只有拥有领先技术的一流企业才能制定标准。因为标准一旦制定,后续的跟进者要支付专利转让费等其他附加费用,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去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决定制定3D影像有关标准,以使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过于强调立体感的图像,并准备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建议,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标准。这一举动被看做是日本欲剿杀中国3D电视标准的前兆。

罗清启告诉记者,日本抢跑3D电视标准,其实是想通过向全世界推动标准来平其3D电视全球销售的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国际化标准,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不能接受,那么3D电视生产出来也很难销售。

我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做标准的制定者才是上策。

工信部去年成立了3D立体显示标准研究组,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展开标准研讨,有消息称今年将有两项3D标准出台,包括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及3D安全规范等。

“我们已经申请立项了两项标准,包括一个行业标准《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和一个国家标准《立体电视术语》,其中行业标准已经有了草案,争取能够在今年正式出台。”中国电子技术尺度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范科峰表示,除3D电视外,其他3D产品,如3D眼镜、3D摄像机、3D照相机的相关标准也会逐步制定和出台,而所有的标准将一起形成我国3D工业标准体系。另外,我国已经同步启动了3D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在国际标准中提出自己的提案。

整合全产业链

研究机构预计,3年后3D电视市场会有非常惊人的发展,2013年出货量将超过2700万台。有专家称,3D电视将是家电行业的下一座大金矿。

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有超过六成企业都展示了新的3D产品。在主展区还有中国的彩电企业海信、海尔、康佳和长虹的身影。“中国军团力量越来越大。”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参加CES展后感慨。

在微博上,他透露:“从今年CES展上各彩电厂家的展示来看,3D电视已经被公认是彩电发展的趋势。”这与TCL的着力点也是不谋而合。目前TCL提供了包括偏振式、快门式、裸眼等不同技术的3D电视。

而在罗清启看来,“单纯解决3D电视技术问题只是杯水车薪,不会成为主宰电视产业的关键。”他认为:“3D电视的销售看起来只是一个终端设备的销售,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动漫制作、立体影视播放等系统设备以及3D相机摄像机、探测仪等前端设备,还包括3D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等多个环节。”

“随着3D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3D会逐步成为大部分平板电视机的标配。”彭健锋认为,“一般终端设备的发展总是走在广播和内容的前面。”

彭显东表示,中国彩电企业欲在3D电视领域成为主导者,“必须借力整合并延伸相关产业链。”

对于目前我国3D电视发展现状,彭健锋认为:“国内企业在3D技术上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链建设呈点状分布,整体竞争力不强。国内3D电视企业的发展,还需要依靠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整合全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于日前发布《中国电子视像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要重点发展具有3D显示功能的平板电视、重点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软硬件结合”产品与系统、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视新型搜索技术、重点发展完善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链。

国内的一些彩电企业已经有所行动,抢占3D电视的制高点。TCL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TCL投资245亿元建成的8.5代显示屏生产线即将投产,届时TCL将取得上游面板资源的主动权,抢先完成3D电视全产业链布局。”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