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带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环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从运营商政策、带宽资费、用户体验,还是操作系统、终端变革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并且从中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贝叶思咨询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3.7亿,互联网用户数为4.8亿。近两年,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据预测,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将超过互联网的用户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目前,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典型应用主要有微博、SNS(移动社区)、电子商户等。而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囊括了即时通讯、传播速度快和影响范围广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移动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应用。
微博的发展得益于迎合用户需求
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量超过2亿,日均微博发布量达6000万条,已有超过1000家政府机构、超过3万个企业品牌在新浪开了微博。
微博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主要是由于其可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特点是年轻化,所以娱乐、社交、通讯、视频、音乐成为移动互联网创新和发展的重点。微博则迎合了用户的需求,兼具了IM的个体性、即时性,博客空间的个人信息发布和分享性,以及社区论坛的话题讨论性,以及SNS社区的人际关系纽带性,并且能够便捷的发布信息。
微博盈利模式
微博作为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可以预见: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将成为微博未来的盈利点。
仍以新浪为例,此前并不擅长的搜索、电子商务、游戏等领域,都可以通过与微博的嫁接,演变出新的商业模式。据了解,贵金、雅银系列微号均收费,新浪微博此举被认为是其变现的一种途径,新浪微博欲通过微号来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动机显而易见。
新浪还与光大银行合作推出“V缴费”的应用,新浪微博用户只要发布一条微博“@V缴费”,就能收到一条带有缴费链接的评论,用户可通过点击链接,跳转到水电燃气等缴费页面,完成缴费业务。
通过新浪的做法可以看出,将来会有更多的生活应用在微博平台推出,方便用户。结合电商企业的“微博商城”,新浪微博的确利用其用户群和影响力创造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带动效应日益明显
微博解决了移动互联网从业者两大问题:一是用户原始积累,二是用户始终保持活跃性;而这两点是任何移动互联网应用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
只要微博的用户量持续上升,就可以借助微博平台试水不同的应用,而所谓的移动互联网长尾效应的盈利模式也就可以在不断试水中诞生。现在来看,如果没有微博这一平台,传统互联网巨头根本无法将其多年积累的流量优势顺利移植到移动互联网领域。所以说,微博其实已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救命稻草。
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尚处初级阶段,但仅仅从新浪微博用户中一半以上用户是使用手机登陆微博这一点可以想象,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普及,微博作为第一应用将会更好的带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