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眼中的Twitter:同时具备会话和写作特性
导语:科技博客GigaOM周六刊文称,新用户往往无法弄清,Twitter究竟是一款与朋友聊天的会话工具,还是一款类似网络论坛的写作工具。Twitter在这一方面很难被明确定义,因为Twitter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特点。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社会学家泽内普·图费克奇(Zeynep Tufekci)是首先对Twitter这种特性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她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交媒体工具推动了早期的“口头文化”的回归。图费克奇认为,Twitter等服务帮助人们实时地与他人进行会话,或做出回应。这类似于谈话,而不是信息发布。这与欧美的基于印刷的文化也有着很大不同。
图费克奇指出,东欧或非洲裔美国人通常对口头文化更加熟悉,因此他们会更习惯于社交媒体的各种特性,例如无法阻止他人发布信息,以及信息不停变化等。在与他人进行交谈时,我们很习惯这种方式,但当我们通过计算机输入文字时,通常会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印刷的信息发布。
图费克奇并不是唯一一名将在线行为与口头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学者。例如,一名名为沃尔特·翁(Walter Ong)的学者曾针对媒体提出“第二口头(secondary orality)”的概念。而一名名为南希·巴伊姆(Nancy Baym)的社会学专家也表示,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一些研究。此外,人类学家也开始研究人们如何使用Facebook,并使用与口头文化和群体相关的理论来理解人们使用Facebook的方式。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Twitter不同寻常的一点在于,该服务是“不对称”的。用户可以在不认识某人的情况下关注他。而Facebook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因为在加为好友之前,你需要得到对方的批准。这使得Twitter略显混乱,因为用户可以与任何人交谈,并且更加类似在酒吧或其他公共场合与一群人进行交谈。
Twitter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在Twitter上没有任何规则。一些会话往往会以“@”和回复的方式突然出现。这也带来了一些混乱。如果用户以“@”符号和他人用户名为开头发起会话,那么只有同时关注两人的其他用户才能看到这一会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用户在消息开头加入其他字符,使所有其他用户都能看到消息。然而不幸的是,这打破了许多Twitter客户端的会话模式,导致用户无法在一个对话流中点击查看此前的消息。
这是印刷文化和口头文化冲突的一个典型例子。此外,在博客中援引他人的Twitter消息或许会引起不满,他们或许会认为这只是一次对话,因此不应当出现在印刷内容之中。不过,如果你发表的言论被数千人查看,而这些人大多并不相识,那么情况将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混乱还延伸至其他领域。一些人会抱怨,他所关注的用户进行了太多的转发,这导致消息流中出现太多的“噪音”。如果将Twitter视作一种对话工具,那么消息转发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并不希望身边的人不断复述他人已经说过的内容。不过,如果将Twitter视作一种信息网络,那么转发有趣的消息将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转发Twitter消息是否意味着他支持其中的观点。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一些人进行转发只是因为对此感兴趣,另一些人则是对此表示赞同。一些人还喜欢在转发消息时加入自己的看法。近期,“MT”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是“修改后Twitter消息(modified tweet)”的缩写,表明用户对原始消息进行了修改。不同用户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不一。
总而言之,Twitter并不是单纯的会话或写作工具,而是两者的混合体。使用Twitter时,用户通过计算机键盘进行会话,这一会话是面向数千人的,而其中一些人并不相识。在这一过程中,用户自己制定规则。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