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解密腾讯式开放 避免为产品而做平台
虽然在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中,腾讯坚定选择了后者,但这条路荆棘密布,有太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3月的九寨沟仍然让人感觉寒冷,但腾讯已经等不及更暖和的时节了。会议室里,腾讯CTO张志东在桌前正了正身子,开始进行开场发言,他旁边坐着10余位在行业里知名的互联网观察者,对面则是写着“诊断腾讯”四个大字的背板。
在此前2010年的12月5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公开发表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并宣布腾讯将开始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办法就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包括意见领袖,包括很多人的建议忠告和批评,转型的原则就是刚才提到的开放和分享”。
半年时间并不长,尤其对腾讯这家拥有7条业务主线、数百个产品、超过1万名员工的企业来说,紧锣密鼓是必要的。在张志东参加的这场之前,“诊断腾讯”研讨会已经密集进行了6次——这个共10场,分别邀请意见领袖、法学专家、行业专家等参与的系列论坛,腾讯每场保证起码有一位最高层管理者列席。
按照惯例,张志东从与360的“战争”开始说起,这是促使腾讯加速开放进程的最直接诱因,也是腾讯自上而下几乎所有员工心里的痛点。
为什么要开放?
虽然“3Q大战”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直到今天一些腾讯人的痛感也未能消弭。这种痛感不仅来源于战争本身,更来自于腾讯对一直以来所坚持基本价值的实践方法,开始产生怀疑。
在腾讯12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些“基本假设”,比如“只要用心,什么都一定能做好”、“只要把用户服务好,就一定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基本假设在腾讯的快速成长和不断成长中不断证实着其正确性,与腾讯对自身创新能力和产品能力的自信、对用户心理和用户行为的自信一起,变成了腾讯最为核心的价值观。
但是“3Q大战”时,用户站出来所质疑的正是腾讯所自信的。“去年的事件触动还是很大的,确实已经影响了我们团队对一些基本假设的判断。”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李海翔说,“事件之后,大家开始对基本假设有了问号,这些问号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还需要一个持续的思考过程。”
腾讯基本假设的实践方法是否真的出现问题?为什么问题在12年后才出现?答案的关键或与腾讯的发展方式有关。
“腾讯自诞生开始,就不是一家以平台为基本架构发展的公司。”在“诊断腾讯”第2场中,腾讯联席CTO熊明华曾坦陈道。
历史上,从生存难题到与MSN等IM产品的竞争、再到上市后以一横一纵(QQ、腾讯网)拓展的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的成长方式,保证腾讯高速发展的是越磨越精的产品能力和高效协同的管理架构,研究产品、整合资源、持续改进创新是它最核心的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