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LinkedIn:“SNS 招聘”模式领跑社交网络上市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肖邦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0 16:09 
核心提示:Facebook、Twitter等知名社交网络的上市传闻甚嚣尘上,然而拔得头筹或许是LinkedIn全球最大的商务社交网络。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在1月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IPO申请后,北京时间3月12日LinkedIn又提交了一份修正文件,披露该公司2010年收入翻番、扭

Facebook、Twitter等知名社交网络的上市传闻甚嚣尘上,然而拔得头筹或许是LinkedIn——全球最大的商务社交网络。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在1月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IPO申请后,北京时间3月12日LinkedIn又提交了一份修正文件,披露该公司2010年收入翻番、扭亏为盈。

最新数字显示,公司2010年收入达2.43亿美元,较上一年度翻番,净利润为1538.5万美元,自2008年以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在美国私人投资交易平台Sharepost上,LinkedIn的最新估计市值达到23亿美元,Facebook和Twitter的估计市值分别为540亿和42亿美元。然而,社交网络久遭质疑的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能否支撑起这样庞大的市值尚未可知。

收入翻番 扭亏为盈

据外媒报道,LinkedIn此次IPO预计筹资1.7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为主要承销商。

LinkedIn的上市申请文件披露,创始人霍夫曼及其妻子共持有公司 21.4%的股权,红杉资本紧随其后,拥有18.9%股权。

LinkedIn创办仅494天,用户数便突破百万。截至2010年底,LinkedIn注册用户已达9000万,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网站月均独立访问者数为6500万,2010年第四季度页面访问量为55亿次。而同为社交网络的Facebook号称活跃用户达到5亿,并且其中一半人每天登录。

IPO分析师Albert Babayev撰文指出,LinkedIn很可能是首家上市的社交媒体,却不是最优的一家。他质疑称,LinkedIn虽然有9000万注册用户,但活跃用户比例不高。他将LinkedIn和Facebook去年12月的用户访问情况进行比较,LinkedIn的访问量只有Facebook的1%。

LinkedIn也承认,由于存在一人注册多个账号、虚假身份注册、账号废弃现象,注册用户数实际上高于实际活跃用户数量。

LinkedIn盈利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用户登记订阅额外付费服务,出售软件“LinkedIn Recruiter”帮助企业从注册用户中寻找合适的职位候选人以及出卖在线广告。这样的盈利模式能否支撑23亿美元的市值,尚不得而知。

“SNS 招聘”模式

英伟达半导体中国区的一位招聘顾问一直在使用LinkedIn。他告诉记者,LinkedIn上的中国用户大都以英文进行交流,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以外企职员和企业客户为主,从事求职或招聘活动;第二类为商务人士,目的在于寻求商务合作、投资机会;第三类以高校学生及学者为主,意在通过网站联络国外人士。

至于LinkedIn究竟有多少中国注册用户,公司并未透露具体数字,但通过网站内的搜索功能查找,结果显示归属地为中国的用户接近100万。

创办至今八年多的LinkedIn,用户数一直保持增长,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行业已算“长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邱林川认为,稳定的用户群是LinkedIn活跃至今的原因,“专业人士与喜好猎奇的青少年相比,属于更加稳定的用户族群。这也可以用来解释QQ用户群为何如此稳固,因为工人阶层需要使用它,而与此同时,喜新厌旧的大学生群体,则忙不迭地从校内、开心转至微博。”

清科资本高级经理段斌指出:“LinkedIn本质是SNS包装下的职业招聘网站,收入来自HR领域的增值服务。就国内的情况而言,招聘网站模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智联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一类是类似BBS简单互动的招聘网站,还有一类就是新兴的SNS互动招聘网站。目前中国市场仍以传统招聘网站为主,但在趋势上,企业客户和应聘者已经开始转向后两类招聘网站。”

不过,LinkedIn采用的“SNS 招聘”模式也面临一定瓶颈,一方面是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心,另一方面,LinkedIn形式单调、内容沉闷,也令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为此3月10日公司推出全新个人化网络新闻服务,希望加强网站的互动性。

此外市场上也不乏忧虑,目前对LinkedIn、Facebook在内的社交网站估值是否过高?是否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泡沫?

段斌认为:“如果单看财务数据,LinkedIn一类社交网站的估值确实有过高之嫌,但考虑到它们在今日社会中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群,目前的估值尚属合理。在互联网行业有一条不变真理,就是有用户就会有收入。”

邱林川则表示:“SNS的前景根本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帮助人们改善生活,而不仅仅是提供纯粹的娱乐和即时的满足。”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