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业做电视做手机是种短视行为(3)
问题是,目前视听业中,不少公司将手机、电视等传统硬件视为产业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明显是一种短视。
视听业基于传统硬件的所谓视听新市场,虽然依旧拥有较强的扩容潜力,但随着眼镜、头盔等VR、AR新硬件的推出,因为其更好的体验和可塑性,正在分流基于智能机、电视、盒子等所谓互联网硬件的视听新市场的增长潜力。
“沉浸式体验”的未来网络中,围绕传统内容设计的电视、手机、盒子,在观念上已然落后。传统硬件,放在5~6年前可能更合适。毕竟,存量用户有两个大池子,一是电视,二是移动,通过传统硬件的网络化对存量用户进行截留,并为未来VR新硬件进行用户储备和导流,时机把握好,或许能形成良好的马太效应。但现在做,迟了。
对大公司而言,双管齐下不失为好策略
以目前一窝蜂做“新硬件”的环境看,市场上没有明确专注适配VR环境的内容制作公司。技术作为能否实现VR内容制作的大前提,利用好真空期,进行技术积累或许很有必要。同时制作技术作为国内内容领域的最大短板之一,国内公司也有望与巨头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出发,这是巨大机遇。
从内容发展趋势看,技术领先将是实现内容领先的必经之路,以好莱坞制作为参照,制作层面技术占比会越来越大。相比现阶段内容门槛大幅降低的现实,不需要太久,内容门槛将再一次大幅提高,意味着,绝大部分内容制作人会被关在门外。而门槛的提高,则意味着这个行业广阔的商业纵深。
不过,目前通用VR硬件设备毕竟还未诞生,如果视听业缺乏硬件配套,内容成品与第三方硬件实现匹配,商业层面或许会遇到不少问题。
因此,从“软”“硬”两端共同入手,或许更能形成协作效应,打开视听业自己的市场上升通道,有利于在未来众多关联产业中占据主动。当然,“软”“硬”两条腿走路,最大的好处是形成自己的平台或生态效应。毕竟,小公司做内容,大公司做生态,是未来的主要产业形态。
苹果的“软”“硬”结合,形成生态,首先是产业先机,同时是策略正确。视听业如果是奔着做生态和做平台的目标去,现阶段应该是个机会。想做生态,时机点很重要,一般契机会出现在产业初始,中间两三年时间。因此,策略如果正确的情况下,抓住机会,完全具备再造一个苹果的产业机会。
万物互联这块蛋糕到底怎么吃,视听业的视野或许应该跳出所处的行业,不管是做硬件,还是进入产业上下游进行关联产业的垂直化发展,都不失为一种尝试的方法。(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