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大干快上 基金业需躬身自省
2011年05月20日报道,今年以来,由于监管层在新基金发行上的监管方式更加市场化,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通道制,新基金发行进入了大干快上的火热状态。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共有72只新基金宣告成立,合计募集资金近1300亿元,而去年同期总共只成立了35只新基金,募集金额735亿元。与此同时,今年单只新基金平均募资额度为17.65亿元,而去年同期单只新基金平均募资额度为21亿元左右。今年单只新基金的平均募集额度,甚至低于上一轮大熊市期间的单只新基金平均募集额度。
这边厢是基金公司全力冲刺首发,那边厢是银行渠道拥挤,投资者对新基金兴趣索然,基金公司与投资者,似乎是一种“热脸贴上冷屁股”的关系。从全行业来看,尽管基金总只数这两年突飞猛进,但基金业的总份额和资产管理规模,却是不断萎缩。更为致命的是,基金业的公信力在投资者心目中不断下降,行业形象时而还是一个“坏孩子”。基金业曾经的锐气与豪情,已然大为褪色。
殊为可惜的是,监管层本来是希望借多通道制使得新基金发行的监管更加市场化,可惜基金公司完全把这一新创举当成了冲刺规模的工具。无论是大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基金公司,都一窝蜂地接二连三上报产品,美其名曰“给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而实际上,一些基金公司连原有的股票型基金产品都没有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就利用多通道制的制度便利抢发固定收益、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具有杠杆设计的分级产品等,其结果无非是基金公司市场营销部门疲于奔命,投研力量严重不足,新产品甫一出世就遭遇业绩下滑,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真正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和风险收益特征持有人的个性化基金产品仍然少之又少。新基金发行这种大跃进式的举动,不仅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还会使本来行业形象就不断下滑的基金业雪上加霜,持有人更加不信任。
此种罔顾现实突击式地发行新基金,折射出基金业惯有的一种“务虚“文化和面子文化。基金公司之间真正比的不是投资业绩,谁给持有人的服务更细致到位?而是谁的资产管理规模大,谁发的新基金多,谁的新基金首发规模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思路,只会让基金业走到更加狭窄的路子上去。随着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理财市场的发展,如今的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已大为降低,如果公募基金不转换思路,反思不足之处,朝阳产业的梦想就不会实现。
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上一轮牛市中,基金的赚钱效应引发了投资者的集体非理性,以至于新基金首发时一日售罄、比例配售成为常态,而不少基金公司更是将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状态引入到了极致,各种打着“创新”旗号的持续营销一波接着一波,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空前的3.2万亿,但是最终基金成了股市高山之巅的站岗员,无数的基金持有人惨遭被套,那个时候购买基金的投资者,至今仍然有大约一半左右没有解套,这种大干快上、运动式的持续营销,最终某种程度上葬送了基金业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造成了基金业今天的公信力反而有所下降。
每当谈论起基金业目前所遭遇的困境时,业内人士总是习惯于感叹这个行业太辛苦、股市行情不好、股东干涉过多、监管太严、人才难求等等。而实际上,基金业类似于上一轮牛市中的“创新”式持续营销、如今的新基金发行大干快上,无一不是眼光向着自己的腰包,如何扩大资产管理规模赚取更多的管理费。在投资市场,基金价值投资的整体形象仍未树立起来,在投资思维、投资理念上对A股市场的贡献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业绩难以服众甚至让持有人失望;在营销上,基金公司“屁股决定脑袋”式的忽悠式宣传仍然司空见惯,投资者服务和投资者教育步履维艰。凡此种种,充分暴露了经过12年发展的中国基金业,积弊良多,如今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仍然是方向莫辨,舍本逐末的发展思路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