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其他 >

云计算带来新转变:数据的用户体验设计

来源:比特网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16 16:24 
核心提示:在用户的个人设备之外存储用户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的转变,使仅针对本地存储的用户体验设计变为不可能,并将创造一个新的设计方向:数据的用户体验设计。

我想大多数读者对云计算的概念都比较熟悉了,但是它却是一个涵盖了多种技术的很宽泛的概念。本文主要关注一个核心因素:在用户的个人设备之外存储用户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的转变,使仅针对本地存储的用户体验设计变为不可能,并将创造一个新的设计方向:数据的用户体验设计。

解读“用户体验”

乍看之下,说“数据将有用户体验设计”显得相当愚蠢。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用户体验”这个词。在我的书 The Simplicity Shift中,我写到:术语“用户体验”太不准确了。它能够用来描述从深厚的技术趋势到图形设计间的一切。当人们在要求一个“简单的用户体验”时,有太多的方式来解释它。

为了更好的理解用户体验,我们将它分解为三个大概的层次:展示(Presentation),任务(Task)和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的确,这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但是这样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深入的对话。

展示层(The presentation layer)

展示层是视觉/图形层——应用程序看起来怎么样,配色方案的选择,留白的使用,和视觉设计语言。这是产品最重要的方面,通常也带有强烈的情感诉求。

任务层(The task layer)

任务层是关于动作和用户模型,应用如何操作和运转。用户使用产品时比较了解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呢?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DOS命令行和Macintosh Finder的区别。两个都可以处理文件但却使用了截然不同的任务层:记忆并打字 VS 点击和拖拽。

基础设施层(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基础设施层是构建产品的基础技术。它是电池供电还是插在墙上?使用蓝牙还是WI-FI?低级网络代码返回详细错误信息还是一个单一的令人费解的错误?虽然这些看起来“只是技术问题”,关键是,这些选择决定,更有可能隐藏了在用户体验中什么是可能的。例如,如果一个便携式产品的电池寿命极短,再多的任务层交互或者战师曾图形都不会解决这个差劲的用户体验。从这方面来说,基础设施层是设计中最让人扫兴的事,因此也经常不被看作创建革命性用户体验的方式,并造就平凡的产品。

数据是基础设施

有很多关于这三个层次以及它们在设计沟通中所起的作用的讨论。然而,这个模型最核心的观点是:能够对用户体验产生深刻影响的通常是来自基础设施层面的创新。

从历史来看,每次技术上新的突破性改变都会按照可预见的阶段来进行:创新,执行和接受。Carlotta Perez在她的书《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Financial Capital》中写到了这一点。她表明,任何新技术都需要时间来理解,接受,然后是通过实验来找出它能达到的极限。她指出这是和技术问题一样的社会现象。正因为有些事情是可能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普遍的,当然,也并不意味者人们乐意去使用它。

我们正处于这个社会变革之中。云数据已经出现了有一段时间,但我们依然处于边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它所能提供的。为了谈论数据的用户体验,需要我们首先理解基于云或其他形式的数据存储是基础设施层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词汇来形容它如何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

从文件到云端

一直以来,数据通常是都以专有格式存储在本地。这是一个严重隔离并且效率低下的方法,用户必须存储、组织、命名、备份,甚至得自己来进行版本控制。事实上,数据是如此的孤立,以至于一些更宽泛讨论的问题比如协同编辑有点像在二维上谈论三维立体。例如,在就是年代,如果你要创建一个协作性的文字处理应用,将设计到编写特定的服务器软件,使用专有格式和协议,并且仅能在本地网络工作。当然,只有少数激进的公司进行过尝试,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个愚蠢的差事。基础设施的挑战如此之大,以至于可接受的用户体验也不太实际。

第一个打破本地存储并移动到云端的主流应用就是易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Hotmail。这不只是另一种客户端/服务器的方式。通过移动到Web服务器,一个全新的使用模型产生了:可以在任意地点的任意计算上阅读邮件。

从本地存储数据到云端存储数据的迁移,有许多强劲的新优势:

优势1:设备独立

这是云存储最明显和基础的好处。现在你几乎可以使用所有的计算设备来访问数据。最开始会吸引那些经常出差的人,但是当设备的价格不断下降,许多人开始常常使用多台电脑和智能移动终端是,这个价值就变得更加清晰。不幸的是,大多数停了下来,心想这就是云数据唯一明显的优势。

优势2:数据状态

但是我们认为的“数据”需要更多的探索。比如,使用电子邮件时,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数据只是标题和正文。但是,如果我在两个浏览器窗口中打开我的收件箱,当我在第一个窗口阅读了新信息后,另一个窗口中就会将它们标记为已读。我的收件箱中与已读/未读状态相关的数据都进行了同步。

这是一个相当细微的问题,但也是很深入的一个。电子邮件的这些元信息是和标题和正文一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不同屏幕上的显示,改变和传送时用户体验中关键的部分。我们需要改变对数据的想法,不要把它看成一个文件中的bit,而应该看作可以被显示,操纵和更新的动态状态显示。

另一个例子来自两个有点儿关系的音乐产品:Pandora和Sonos。Pandora是一个可以在设备(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上播放流音乐的应用程序。Sonos与Pandora播放音乐的方式相同,但是可以分布到家庭中的扬声器上。

这两款产品对于状态有截然不同的感念。Pandora将状态看作客户端部分的属性,如果我在家里有三个Pandora设备,他们只能单独控制。他们是没有联系的。而Sonos 将音乐的状态全部放入云端,这样每个客户端可以控制单独的播放状态。如果我在客户端1暂停了我的音乐,可以在客户端2从暂停处继续。

无所谓好坏,他们只是采用了不同的用户体验方式。我认为,Sonos的模型更加复杂,显示状态而不仅仅是数据正在成为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

优势3:与他人分享

当数据在云端后,分享变得更加容易。显然,它会变成像博客或YouTube视频这样的东西。但是,我前面提到的在九十年代几乎不能实现的协同文字处理程序现在正在被许多公司实现。这种新的产品类型已启用了新的数据形式。

实际上,分享数据如此容易,也使人们容易陷入过度分享之中,比如电子邮件,维基网页,谷歌文档,在线待办事项和其他基于云的数据。像Asana这样的公司甚至是建立在数据体验之上,寻找新的,创造型的方式来分享和链接数据,并使其更容易联想到,组织和浏览。

优势4:电脑共享

一旦你有能力与其他人分享数据,只需要一小步就能够与计算机分享数据。例如,Evernote是一个可以捕捉注入文本,照片和网页等信息,并将它们存储在云端的产品。但是,Evernote添加了一个聪明的新转折:数据也被他们的计算器共享和处理。Evernote存储你的照片,并自动通过将任何可识别的词语作为关键词来扫描他们。这就意味着在搜索“停止”时,将会找到上传的带有停止标识的所有照片。

与计算器的数据共享能够让他们修改和扩展你的数据,并有效的使你不断加强。Evernote仅仅增加了标签,但你可以想象其他的各种服务,从脸部识别,到排序,到相关搜索;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增强全都不需要你付出努力。

优势5:设备作为数据生成器

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就是移除过去的分享,由计算机或小设备来为你创造实际的数据。

像Spot这样通过使用您的GPS不断更新地图位置的新产品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负责创建一个共享的地图,比如在Yosemite为期四天的徒步旅行。提交关键的有价值的地点(比如起点和终点)就产生了围绕地图的用途。然后一个Spot设备就会在开启之后通过记录用户位置的详细信息来完成这个任务。

这种积极的数据模型允许用户在拥有数据的大容量的同时允许一个队列的设备来提交低精度的数据来填充图片并添加细节。这样我们就从一个需要用户创建所有数据的模型迁移到了一个由一系列设备系统产生数据的模型。

请注意,是数据模型使这种迁移成为可能,除了被分享之外,也允许其他数据来写入。这种数据模型使十年前几乎不可能的产品概念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总结

往往“云”只是工程师在讨论技术时在使用。在讨论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时,大多数人也只能说到设备独立性。本文讨论了云中数据存储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转变并列出了四个额外的好处,当然,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去发掘的。但是,我们必须停止只在技术层面来讨论,我们现在才开始发现数据的用户体验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的重要性,然后打破我们以文件为基础理解数据的思维模式,并思考如何来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