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标准 >

思科vs H3C :云时代网络技术路线之争

来源:中国传动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5 16:46 
核心提示:在数据中心网络技术领域,思科和H3C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多年来,在开放逐渐成为IT领域主旋律的情况下,唯有网络技术领域,很多协议依然是私有的。

在数据中心网络技术领域,思科和H3C是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多年来,在开放逐渐成为IT领域主旋律的情况下,唯有网络技术领域,很多协议依然是私有的。一方面是因为两家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即使是私有协议,也几乎成为了行业标准;另一方面,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多是“物理服务器互联”的,私有协议不影响整个数据中心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

然而,随着云计算的兴起,随着各种虚拟化技术的采用,数据中心网络逐渐从“物理服务器互联”转向了“虚拟服务器互联”,虚拟化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服务器整合、业务连续和弹性等特点,同时也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实现虚拟机的边缘虚拟桥接(Edge Virtual Bridge)?如何实现数据中心“云间网”之间的连接?如何对大规模数据中心进行管理?

在这三个方面,两大网络巨头的技术发展道路开始出现针锋相对的发展趋势。

虚拟机交换:VEB vs VEPA

实现虚拟机的边缘桥接,目前有软件和硬件方法两种,也就是VEB和VEPA。

思科是软交换方法的积极倡导者,它与业界知名的虚拟软件供应商VMWare建立了著名的VCE联盟,在积极推动软交换,也就是业界知名的虚拟边缘桥接(VEB, Virtual Ethernet Bridge),它通过软件模拟一个虚拟交换机在服务器内部进行虚拟机之间的交换。早先VMWare在其vSphere平台中内置了一个虚拟交换机vSwitch,可实现服务器内部虚拟机的交换,甚至可实现分布式虚拟交互机VDS(vNetwork Distributed Switch),为数据中心内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接入平台。但由于VMWare并非专业的网络技术厂商,因此,这种VEB存在功能过于简单、网络和主机管理界面模糊等几个缺点。为此,思科公司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重点是推出增强型VEB——思科用自己的nexus 1000v软交换机代替vmware的vswitch,嵌入到虚拟化平台上去。这样一来,思科就可以实现专业的虚拟交换机,具有思科交换机丰富的功能特性,同时可以实现和思科物理交换机的统一管理。为此,思科公司对nexus1000v软交换方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H3C采取的是硬件方法,也就是业界著名的VEPA(Virtual Ethernet Port Aggregator)标准,这是HP协同H3C向IEEE提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虚拟接入解决方案标准草案,该标准也被称为802.1qbg标准,据悉今年年底将会得到正式通过。其目标是要将虚拟机之间的交换从服务器内部移出到接入硬件交换机上,实现虚拟机之间的“硬交换”。采用这种方法,只需要将接入交换机中的软件进行修改,就能快速实现。VEPA是标准化和开放化的技术,具有性能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因此它得到了Juniper、IBM、Qlogic、Brocade等网络设备厂商的支持。

两种方案孰优孰劣?目前还不能给出直接的结论,但软件方案看起来很美,其实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1、没有解决网络和主机管理界面模糊的问题。虚拟机的交换界面与主机管理界面存在一起,无法实现“网络的归网络,主机的归主机”的目的;2、软交换因为运行在物理服务器中,需要服务器额外开销,存在着交换性能低的问题;3、目前思科软交换只支持VMware虚拟化平台,并不支持其他的虚拟化平台,如xen和hyper-V等,显然是封闭系统。但好在思科在业界的技术品牌优势以及VMware的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应该在短时期内能达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硬件方案一旦获得IEEE的标准通过,由于开放性,其前途不可限量。据悉,思科目前也有采用VEPA虚拟硬件交换的设备,只不过没有重点推广而已。

“云内网”交换:VSS vs IRF2

近年来,由于虚拟机的大量部署,以及基于虚拟机的计算集群技术的部署,数据中心已经从小规模,发展到“大二层规模”——即同一个虚拟专网(VLAN)会出现在所有的接入层交换机上,这就是所谓的“云内网”,在一个云内实现大二层的网络,这时,服务器集群之间的互联也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超过10000台服务器的互联,目前业界已经有了IETF标准的TRILL(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Lots of Links) 技术,虽然TRILL与IEEE的SPB标准还存在争议,但传统的网络设备厂商大都在遵循TRILL协议,思科和H3C目前都在遵循这一标准。但在10000台以下服务器的互联互通,思科和H3C采取的都是各自的私有协议。

H3C的技术是IRF2,它被称为是重量级的技术,因为据说它能让最多4台核心交换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交换机,具备很高的性能。

思科相应的技术是VSS,也是私有协议,也能实现同样的功能。

但思科与H3C不同的是,H3C是在所有的交换机中都部署了IRF2,这样交换设备之间可形成一个整体,而思科却只在S65等几款交换机中实现了该功能,这与思科近年来大量的收购有关,也与思科产品线太长有关,思科的产品目前没有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还比较割裂。

“云间网”交换:OTV vs VPLS

目前,很多数据中心都分布在多地,通过城域网把数据中心联起来,这就是“云间网”,构建云间网其实也有特殊要求,就是要实现虚拟机跨数据中心迁移,也就是跨数据中心实现“大二层”。此时,在通过IP技术构建“大二层技术”时,思科与H3C也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思科采用的是OTV技术,而H3C选择的是VPLS,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私有的技术,而后者是开放的标准技术。

管理:分立平台 vs 统一平台

网络设备的软件平台是维持网络运转的灵魂,所有网络互联互通的实现都以此为基础。在网络业界,思科公司在网络软件平台上拥有众多的分类,属于典型的分立平台模式。在ISR上运行的IOS;在交换机系列产品上原来使用CAT OS,后来改为IOS;在核心路由器CRS-1上运行的是IOS-XR;而在边缘的GSR既有IOS又有IOS-XR的,如7600系列有IOS的也有XR的,ASR 9000是IOS-XR的,而ASR 1000又是另外的IOS-XE;在数据中心领域,思科数据中心交换机NEXUS系列交换机又采用的是NX-OS平台。思科公司收购战略给思科公司带来了快速切入市场的好处,但是产品整合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也面临着产品平台分立的问题。

H3C所有网络设备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Comware,不管是在中低端交换机5系列、7系列,还是高端设备105系列和125系列都能实现,功能特性相同、操作模式相同。统一平台,软件系统应当基于单一源代码的单一操作系统,允许网络管理员使用相同的工具来配置并管理从交换机到路由的所有设备,以监控、管理并更新整个网络。

Open Flow将引发网络革命?

云计算数据中心最先在互联网企业中实现,为了节省成本,互联网企业很多都采用了简单的X86服务器,采用开源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但唯独对网络设备商无奈,由于许多协议私有不开放,他们不得不花高价购买昂贵的网络设备。很多专家曾经批评,网络设备的创新速度明显低于服务器端的创新速度。但近年来基于开源技术的Open Flow技术则像一股清新之风,正在吹拂互联网领域,有专家预言,它必定引发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变革之风。目前,许多网络设备商已经宣布支持Open Flow,思科和H3C也不例外,正在追踪这一最新的潮流。

总体而言,以太网技术自从上世纪90 年代末的网络建设热潮过后,缺乏新技术理念,大量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低层次打价格战。而云时代的数据中心这一新兴产物,对网络架构、性能、管理方式等提出了新的需求,使以太网技术又焕发出新活力,原有的格局、原有的技术体系都将可能发生新的改变。最终的胜者将属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提供标准化、开放化方案的厂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点评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