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标准 >

超紫外线芯片未来将成晶圆厂标准制程

来源:未知 作者:张立美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8-08-03 11:02 
核心提示:AMD宣布与研发伙伴IBM共同合作,运用超紫外线微影技术,针对整个芯片中最关键的第一层金属链接进行测试,并成功生产出作业测试芯片,透过全面性的超紫外线微影技术,成功整合至大小为22mm*33mm的45纳米节点测试芯片制程。

AMD宣布与研发伙伴IBM共同合作,运用超紫外线微影技术,针对整个芯片中最关键的第一层金属链接进行测试,并成功生产出作业测试芯片,透过全面性的超紫外线微影技术,成功整合至大小为22mm*33mm的45纳米节点测试芯片制程。

据Bruno La Fontaine博士表示,AMD的超紫外线微影技术在未来数年,在半导体制程上的应用具十足的潜力,业界厂商因芯片体积缩小而受惠。虽然在业界可运用超紫外线微影技术量产之前,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但是AMD已经证明该技术可以成功地与半导体晶圆制程结合,完整产出芯片上的第一层金属互连层。

IBM结构研究经理David Medeiros表示,微影技术如同微处理器一样重,如何将含有数百万个电晶体集成芯片的高度复杂设计,移转到晶圆片上的技术,将是未来的重大挑战,而晶圆片上的多重层级,是建立一个芯片的必要条件。

David Mederios进一步指出,随着芯片工程师持续在芯片上加入崭新功能,同时增强芯片的效能表现,让体积愈来愈小的电晶体可在特定的区域中放置更多的电晶体,要如何制造小型电晶体与连接电晶体的金属线,与用来投射芯片设计在晶圆片上的光波长度有直接关系,超紫外线光刻显影技术采用13.5奈米的波长,大幅缩短现今的193纳米微影技术,持续推动传统芯片功能与体积间的可调整性。

现时,位于德国德勒斯登的AMD36号厂,首先采用193nm浸润式微影量产技术,进行芯片测试,再将测试芯片运送至位于纽约州阿尔巴尼的IBM奈米科学与工程学院之研发中心, AMD 、 IBM 与其他合作伙伴运用由ASML、IBM、与CNSE合作建置的ASML超紫外线微影扫描器,于德国制造的电晶体间进行第一层金属相连物的图样模型。

在完成图样成型、蚀刻与金属物沉淀等制程后,AMD对超紫外线微影设备架构进行电子测试,发现电晶体的特征与仅使用193nm浸润式微影量产技术进行的芯片测试结果相符。这些晶圆片将再透过标准的晶圆制程,增加额外的金属互连层,进而使大型的记忆数组亦可进行测试排程。

验证超紫外线显影技术量产可行性的下一步骤,是将此技术从金属互联物层的应用,扩展到所有层级,以证明超紫外线微影技术可制造一个完整的作业微处理器,预期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将可望于2016年达到22nm半间距节点的标准,因此超紫外线微影技术必须在2016年前达到可量产的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