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科技行业的终结点
2010年全国“两会”的闭幕,对于信息通信行业来说,政府和社会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视再次成为产业发展创新的强烈指向信号。无论是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天津代表团团组会议时,还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要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作为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撰文,详解物联网发展与“两化”融合、产业创新的关系,并从江西电信参与“智慧鄱阳湖”的实践出发,探索电信业服务、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创新思路。
展望:物联网有望成为“两化”融合的结合点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也体现了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决心和战略方向。进入2010年,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在国家“调结构、上水平”根本思路的指导下,“两化”融合的务实推进是关键也是重点。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强调,今年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两化”融合发展道路的关键年,要积极探寻“两化”融合的载体和结合点。
“两化”融合的目的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依靠信息化的手段,走出一条有别于机器大工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物联网则是实现该目的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抓手和结合点。如果说传统电话网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那么物联网解决的就是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通过搭建物联网,可以使信息在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顺畅传递,不但使那些传统的工业企业获得信息化的支撑手段,还能够因此催生出全新的产业模式。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的物品都是工业品,物联网可以将其一网打尽。有了物联网,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工业品的供需信息,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将更加精准;有了物联网,不论是生产线上的原材料,还是走出厂门的制成品,企业都可以追踪,品牌保护、品质控制可以随时随地;有了物联网,老百姓餐桌上食品的信息随时可以查询,明明白白消费成为现实。总之,物联网为“两化”融合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物联网对于电信业务的发展更是具有开辟新天地的意义。开发物联网,将突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应用,带来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流的大市场,可谓是三分天下占其二。在着力打造中国第一个“物联网城市”的江苏省无锡市,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南邮、北邮等大学都建立了研究机构。中国移动更是率先提出了“连接大自然”的思路,并在M2M领域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物联网对于急于找到3G创新应用点的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巨大市场。
期望:物联网应成为系统创新的着力点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减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型战略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领导对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不仅如此,我国更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得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在继TD-SCDMA之后,又一个系统创新的领域。
推进物联网应用需要四个条件,一是感应技术,二是传感网络,三是智能平台,四是物品的信息化标示。当前,感应技术、传感网络和智能平台均已成熟,而物品的信息化标示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社会化推广应用尚未启动,有可能成为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要想开发基于物品的物联网应用,首先必须赋予该物品一个唯一的信息化的身份标示。没有邮政编码的推行,就没有信函的自动分拣;没有条形码的推广,就不可能有便捷的现代超市;没有第二代数字化的身份证,就无法推进大量以人为中心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同样,不解决物品的信息化标示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短板理论,物联网何时突破,何时能蓬勃发展,就取决于“被感应物”的信息化标示工作何时完成。
对物品进行数字化标示,必须组织物品生产的主体来参与,所以它是一项社会化的工程。而且就像统一度量衡一样,标示的信息化也是需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系统推进,推进的周期也是比较长的。这一点,从第二代身份证的换发历时5年就能感知一二。因此,现在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提前部署物品的数字化标示这项社会化的工作。
当前是推进物品数字化标示的最佳时机。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的推进,而物联网已经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当前工信部的工作范围涉及我国大约46%的GDP,几乎所有的物品都属工业品范畴,这为推进物品的数字化标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议国家像组织重大科研专项一样来组织物联网的研发,组织跨行业的社会化推广,使物联网应用成为我国系统创新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