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技术 >

浦发和中移动小试牛刀 从手机卡到定制手机试验(2)

来源:21世纪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1-08 12:22 
核心提示:双卡设计背后有着现实的考虑,手机卡能实现闪付的地方较有限,它需要改造商户的POS机,以对接非接触式支付,还要改造银行ATM机,但全国设备改造进展非常缓慢。例如在上海仅有星巴克咖啡、全家超市等可见,且营业员

双卡设计背后有着现实的考虑,手机卡能实现闪付的地方较有限,它需要改造商户的POS机,以对接非接触式支付,还要改造银行ATM机,但全国设备改造进展非常缓慢。例如在上海仅有星巴克咖啡、全家超市等可见,且营业员也不一定会使用。

“多数地方还是接受磁条卡,为了客户体验更好一些,我们设计了双卡。”浦发相关人士解释。

不过,客户持该联名卡“闪付”同时,也承担丢卡损失的风险。由于手机卡是电子现金账户,采用不记名、不挂失的方式,一旦联名卡丢失无法补办,卡里的金额也没法找回,客户就会丢失圈存的金额(1000元以下)。

二代试验:SIM卡+定制手机

闪付卡只是一个过渡产品,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用较低成本让客户体验闪付,培养一批客户群。但还需要被外挂或贴到手机外壳,与手机没有真正融合。

小试牛刀后,浦发和中移动开始下一步实验。他们正联合研究推出包含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所有功能的基于NFC技术的定制手机。这是个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客户通过手机即可实现传统支付功能的演进产品。

估计到年底,产品就可能面世。想象下明年,不少人可以拿着手机在标有Quack Pass的POS机上一挥,嘀嗒支付,连挂手机卡这一步都省了。

“届时用户能真正不带卡、刷手机闪付。用户用手机支付完,消费金额可直接在手机上显示,明细也能通过手机查询。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空中充值(只需将一张银行卡与手机上的IC卡进行关联,即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手机直接为IC卡内的账户充值),将信用卡的金额圈存到‘手机钱包’里。这样,手机就变成了一个移动银行。”浦发相关人士说, 同时,银行卡进入手机后,电子现金挂失支付有了实现的可能,未来可通过远程技术锁定卡片。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SIM卡和手机改造。知情人士透露,浦发接下来将设计专门的SIM卡,将金融IC卡的内容加载到SIM卡上。

另一方面,要实现近距离通讯,他们还必须定制带有NFC功能的手机,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星、HTC等。中移动也正与一些厂商谈判,集中采购支持NFC功能的手机。

同行中,建行和中国银联已率先推出了银联手机支付业务,并开始在湖南等部分地区试点。与浦发移动不同,此业务的模式是将金融IC卡内置到银联版定制手机中,实现机卡合一, 再加装银联SD卡,实现手机支付。

不过这一变革需要付出较大成本。一张闪付卡的成本较低,为20多元左右,而二代产品需要客户更换SIM卡和手机,或至少更换手机。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尝试这一模式时一直不敢大胆推广,就是考虑到客户接受度不一定很好,商业模式不成熟。

“不过我们将与运营商之间大力合作,通过捆绑话费等其他方式深度合作,一定程度上降低推广难度。”按浦发的说法,他们对此已有预案。

培训营业员

目前,除浦发、移动外,工行推出了“闪酷卡”,交行也开发了类似的IC卡。

全国范围内已有94万余台银联“QuickPass闪付”标示的POS机支持近场支付,约占POS机总数的四分之一,覆盖包括星巴克咖啡、家乐福超市、全家便利店等商户,在上海地铁自动售货机上,你同样可以用闪付卡片“嘀嗒”下,还可享受到6折优惠。

目前浦发和中移动联名卡发卡量已达十几万张,月人均消费额900多元,其中使用手机卡“闪付”月人均消费额约40元。但推广中面临的问题是,新的 POS机在全国范围内的改造尚未完成,大多数地区POS机并不支持闪付,用户抱怨很多商户并不能使用。另一方面,不熟悉具体操作流程的营业员使一些POS 机的“闪付”功能形同虚设。

一位银行人士开玩笑说,每次他到能进行“闪付”的商户付钱时都要对收银员“现场培训”,“与一般信用卡先刷卡后输金额相反,闪付卡是先输金额再刷卡,许多收银员都不清楚怎么使用。”

“这是个双向的过程,使用闪付卡的人不多,收银员就不熟悉操作流程;而收银员不熟悉流程,也导致了客户不愿意去尝试这种新的付款方式。”他说。

商业模式的合作上,手机运营商和银行间也存在利益博弈。定制金融IC卡、POS机的改造和前期推广都需要不菲的费用,这笔开支该由谁来买单?将来的利润又如何分成?这都是有待双方商榷的现实难题。

“我们在技术上都在探讨可行性,但就是不敢大规模推广,先等等看。”相对于那些勇敢的拓荒者,多数银行仍谨慎慢行。

但无论是闪付手机卡还是闪付手机,他们都正在加速现金和实体信用卡的消失。没有银行能够忽视这一潮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