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话智慧城市建设:数据战略为核心
对于现阶段的智慧城市建设,近日出席“2012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的各位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发展思路方面,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给出了四大发展意见。除了注重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推进各个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几何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服务外,资源共享下的信息安全不可忽视。“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安全凭证和体系,有效保障信息的传输数据环节。”
在建设思路上,中国航天科技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防治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柴旭东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系统思路看待从顶层设计到底层设计的构建,“其规划设计需依城市现状、理念定位等因素而变。尤其做顶层设计时,要以总体设计为全局,发展应用体系和产业体系。”
“在运营模式方面,毫无疑问需要政府投资,同时也需国内运营商等一些中坚力量的带动,另外各行业老大也要作出贡献。”烽火科技战略与市场部客户群市场部经理张翔宇认为。
在技术要点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卫锋认为,物联网、云计算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而数据融合则是核心战略。这涉及到如何有效聚集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有效,如何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基于此,要实现城市的数据融合,需要建立数据的有效模型、城市的数据联网和虚拟城市的数据模型。另外还需高性能数据分析和要智能决策。“新兴的产业链应围绕数据活化、数据获取与动态感知等关键技术,通过新兴信息服务业培育信息产业。”
而在建设模式方面,“智慧城市很显然分几个层面,下面是透彻的感知,往上是信息的传递(当然要保证安全高效);之后是信息处理,需要云计算、海量存储等技术;再往上是各种行业应用,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数据应用能力来实现信息的高效应用。”烽火科技张翔宇补充说,“一个智慧城市,首先要有基础平台,包括基于平台云的基础设施。第二要考虑做体验系统,第三要建立示范工程。在此之前还要进行前期定位,制定好智慧城市规划,相应的评估系统也不可缺少。”
伴随着《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的发布,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多了一份指导方针和参考文件。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智能感知、时空协同、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及服务发布,是实现智慧城市需面对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些已有所突破,有些还在研究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