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行业的物联网发展现状(2)
形似神不似的传感网与物联网
在很多人的认知和表述中,总是将传感网和物联网“混”为一谈。虽然说,在一些语境中,两者强调的均是对现实世界物体的感知。但严格说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点,但也有着明确的区别。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传感网与物联网两者均是网络,均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物体感知,可以用到相同的技术,也均要经过信息的传输。如: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而在传感网的一些外延应用中,也可以把RFID协议作为无线通信协议之一;在探测已知物体属性方面,物联网中也可以在RFID模块中集成传感器技术,从而获取物品在物流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根据网舟咨询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传感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两者的区别如下:
1.传感网仅仅感知到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
传感器仅仅感知到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例如可以让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森林的温度,但并不一定需要标识哪根树木。
物联网的概念相对比传感器网大一些。这主要是人感知物、标识物的手段,除了有传感器网,还可以有二维码/一维码/RFID等。如用二维码/RFID标识桌椅之后,就可以形成物联网,但二维码并不在传感网的范畴。
2.从目标特征上看,物联网探测的一定是已知物品,而传感网探测和判断的更多是未知的人或物。
传感网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并不针对标识的事物。
物联网通过对物体的标识,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控制,达到物和物信息互联的目的。
3.从网络架构和协议上看,物联网与传感网也存在诸多不同。
比如:传感网节点自组织成网,没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没有中心节点。而物联网需要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中心节点,强调的是多个事物通过中心结点实现互联。
4.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的出现还远需要假以时日。
当前,传感网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通过巡检方式工作的温控网,再比如具有多种声、光、电、机械甚至图像探测能力的安防网等,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传感网发展得已经很成熟。而目前物联网仅仅是个概念,真正的物联网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后,传感网概念随之在神州大地升温。其实,传感网并不是新生事物,当前已经处于第四代传感网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也由前两年的热炒逐步趋于理性。
目前,国内传感网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经济、技术环境都有诸多利好因素,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控制、设施管理、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传感网的规模应用尚需时日,当前存在着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和优化、业界标准有待统一、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链有待整合、商业模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和发展障碍,面临着来自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这也将是产业一次重新 “洗牌”的过程,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将会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传感网行业的竞争将是全方位的竞争: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竞争、国企与外企的竞争、国企之间的竞争、不同标准间的竞争、不同技术制式间的竞争等。
国内传感网市场潜力巨大。网舟咨询预测:到2015年,国内传感网/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30%,有望达3000亿元以上的规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