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部分省份IPv4地址短缺 四方面推进IPv6
6月6日消息,今日,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表示,目前,仍然还存在IPv6内容源和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较为欠缺和过渡技术、设备成熟度不足等困难,有待在下一代互联网专项中共同推进和解决。
我国发展IPv6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宽带人口渗透率达到13%,处于5%-20%的加速增长窗口。3G渗透率突破10%,在3G牌照发放3年后处于发展增速的上跃点。张继平表示,当前我国互联网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发展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势在必行,交通物流、科教文卫等重点行业信息化投入年均增速超过20%,物联网等拓展物物通信新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信息与通信促进发展》报告中对120个国家的计量经济分析,宽带互联网普及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能带动1.38%的GDP增长,对GDP的间接拉动效果更加显著。
截至2011 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网民数量达5.13 亿,占全球网民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我国IPv4地址总量仅占全球7.72%,人均仅为0.24个。当前,全球IP地址分配机构IANA(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可供分配的IPv4地址资源已经分配完,亚太地区APNIC也从2011年4月进入最后一个/8地址的分配,预计在年内也会分配完。
2012年3月29日,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与建设的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不仅要实现IPv6的大规模商用化部署,以及IPv4与IPv6的业务互通,而且要以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国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和绿色节能水平,形成健康的发展模式,并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为“十三五”期间实现我国互联网的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上述《意见》中还明确了指标,相比目前38.3%的普及率,普及率将至少提升大约6.7%,则对GDP增长的直接拉动至少为0.925%。
中国电信四方面推进IPv6
中国电信自2001年起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围绕网络、业务和终端,在演进策略、技术研发、设备测试、现网试验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积累。目前,以双栈技术为基础,结合DS-Lite、LAFT 4over6等IPv6接入过渡技术,实现用户向IPv6的平滑升级。目前,中国电信清华大学联合研究的LAFT 4over6已经成为IEFT主流热议的新型过渡技术之一。
“中国电信部分省份已经出现IPv4地址短缺的局面”,张继平表示。
截至2012年5月底,全球共有197个国家申请获得IPv6地址,其中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巴西、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中国拥有的IPv6地址数为9245个(/32),约为巴西IPv6地址的1/7、美国IPv6地址的1/2。我国IPv6地址集中在2011年7月份之后获得,其中中国电信与12月获得大小分别为/21、/22、/23、/24的四个IPv6地址块。
中国电信将通过架构演进、技术创新、网络升级和推广应用等四个方面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