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TD六期分阶段建设将使移动3G网络最优化
近日,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认为,现阶段TD-SCDMA网络建设得越好,对于未来TD-LTE网络的升级则越有利,“TD基站开发到后期,由于TD-LTE的出现,现有基站都实现了支持TD-LTE的平滑升级。”
6月下旬,中国移动高层表示,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将建成20万个TD-LTE基站,这主要来自于对现有TD-SCDMA基站的升级。之后的7~8月,国家多个部委相关高层赴杭州调研TD-LTE,对TD-SCDMA网络向TD-LTE网络平滑演进予以肯定,发改委提出“TD-LTE三分天下有其二”,这一态度将有利于推进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支持自主知识产权TDD标准的产业发展。
TD-SCDMA是没有办法被放弃的
此前,业界认为,中国移动大力发展TD-LTE将软放弃TD-SCDMA,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在终端方面,40nm芯片工艺的处理能力虽然可以支持TD-LTE数据卡终端的使用,但用于手机终端时的功耗仍然偏大,28nm芯片有望解决功耗问题,但产业尚未成熟。
TD-LTE大规模商用还用两年时间,在这段空白期内,中国移动将以TD主打应对3G市场竞争,中国移动高层在强调TD-SCDMA重要性的同时不忘指出,相关部委认同通过专项资金扶持TD-LTE芯片业发展破解瓶颈的举措。
电信专家李进良认为,中国移动在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同时,进行TD-SCDMA六期扩容,将提振TDD阵营的整体信心。这不仅仅利于产业链的持续造血,更重要的一点是,在TD-LTE终端尚未发展成熟之际,TD芯片厂商如果没有看到中国移动在TD网络和终端方面明显的信号释放,不会贸然投钱对TD-SCDMA终端芯片进一步研发,TD市场规模的无法保障将使得终端成本上升,最终导致TD终端在规模市场的洗牌中逐渐丧失发展机会,TD-LTE用户的发展将丧失6.88亿存量用户市场的基础。
此前,在发展TD初期,主导运营商率先采取了三不政策,即“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在中国移动看来是采取在存量市场上发展TD用户,不影响用户感知的手段之一,而这一手段也被相关运营商所效仿。
“TD-SCDMA是没有办法被放弃的”,杨骅在接受通信世界网的多次采访中表达了这一观点。全球2G市场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投入,GSM时间窗口正在不断缩小,由于市场需求的提升,主流运营商现在大力推广3G甚至是B3G,而TD-LTE还有待继续完善。
目前,在TD-LTE国际化运作方面,软银无疑是样板工程。由于日本市场竞争激烈,软银在资本运作市场采取了LTE FDD和LTE TDD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一旦TD-LTE发展不顺,必然倒向LTE FDD,而TD-LTE成熟还需要时间,一位TDD产业观察人士表示。
此前,爱立信在关于流量与市场的相关报告中预测,2012年是2G用户发展的重要时间点,尽管未来几年2G用户数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会让2G用户数从2013开始下滑,移动宽带用户增长的原因之一便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HSPA,LTE会延续快速的发展趋势。但在国内市场,中国移动必须考虑TD-SCDMA与GSM、TD-LTE和WLAN的协同。(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 北欧移动运营商Telia联合相关企业完成窄带物联网试验
- 5G-MoNArch研究项目启动,加速5G移动网络架构概念落地
- 5G测试解决方案为移动运营商、网络公司提供精确5G规划建模和覆盖
- 中国移动将于2019年开始大规模5G测试
- Fraunhofer IIS展示应用于全球Hi-Fi移动通话的EVS通信编解码器
- 定格“乌镇时间”:桐乡市政府浙江移动等携手拓展5G车联网市场
- STC在沙特阿拉伯部署4.5G技术满足下阶段移动数据需求并为5G铺路
- Tele2整网用云化分组核心网方案 助其开通移动宽带并助力5G发展
- 上海移动部创新VoLTE性能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语音通话服务
- 最新移动经济报告显示到2020年亚太地区将新增6亿移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