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TD-LTE示范网开启试商用 主打“精品4G”体验(2)
技术特点1:
TD/TD-LTE共天线
在该示范网的建网过程中,TD-SCDMA现网作为TD-LTE有效补充并与TD-LTE共天线、现局部异频配置解决同频干扰问题等成为较突出的技术亮点。
据陈博和陶磊介绍,该示范网的室外网络基于2.6GHz,采用了BBU+RRU+ 8天线的方案,并重点考虑了与TD-SCDMA的共站址(90%的室外宏站实现共站址),使大唐移动以及其他厂商的TD-SCDMA设备得到了有效利用。
共站址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建网过程中大唐移动发现国家发改委大楼天面资源有限,架设天线影响美观以及不符合物业要求,对此,大唐移动提出了TD-SCDMA和LTE共天馈的解决方案,经过了测试,使得原有TD-SCDMA覆盖区域也实现了TD-LTE的良好覆盖。这也被中国移动评价为一个“很有特色的共站址方案”。
针对室内区域,大唐移动主要基于2.3GHz布设了双通道的射频设备,围绕高带宽和低时延要求,所有室内区域都采用了双通道的设备方案,用两路天线实现了2×2 MIMO功能,大幅提升了室内区域的整体速率。
据悉在未来商用阶段,天线内置合路器是TD-LTE与3G网络共天线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优点在于节省天面资源、节省成本、有利于推广,需要挑战的问题包括复杂度高、性能有待验证。
技术特点2:
异频配置应对同频干扰
针对很多友好用户都集中于室分环境体验TD-LTE的情况,大唐移动在室内网络覆盖上提出了基于2.3GHz的异频覆盖方案,目的是规避同频覆盖的干扰,并且解决边缘速率受影响的状况。其中一个案例是北京移动的办公楼里,7层和11层有两个大面积会客区,此前同频小区交叠严重,信号杂乱,但采用了异频覆盖的方式使干扰得到了解决。
而且该方案还考虑了用户“移动使用业务“的习惯。终端从室内移步室外而又需要保持业务连接时,涉及到2.3GHz和2.6GHz的平滑切换问题,为了解决业务的连续性,大唐移动的工程团队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测试和专门的优化。针对日后大量数据卡出现在热点地域,导致业务受限的问题,大唐移动和北京移动联合做了双载波覆盖的尝试,并列出了应对未来网络容量不足的预案。
基于提早完成的3G/4G互操作和上述一系列针对性优化,北京TD-LTE示范网中的金融街、长安街西侧等区域,已经可以支持TD-LTE双模手机的电话呼叫。
下一步:攻坚多项测试
大唐移动创新的8天线技术在此次示范网中尤其是室外覆盖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配合BBU和RRU实现了高带宽覆盖。而去年年底推出的LTE一体化小基站则因其更适合于密集地区的深度覆盖(宏站容量不足的时候),在南京TD-LTE试验网中进行了外场验证,并且应用于南京的江宁科技园、江宁大学城等区域,解决了密集城区的TD-LTE网络补盲和补热。
据介绍,接下来大唐移动将重点参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终端所组织的10余款终端与网络吞吐量提升测试、2.3G->2.6G网络一致性异频测试、移动研究院无线所组织的3:1组网研究测试等项目,同时将联手北京移动针对室内同频覆盖、小区容量提升、双载波小区扩容方案等设施进一步研究,以及对即摄即传、网真、视频监控等业务实施联调保障。(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 相关企业利用4G和5G双网络连接在国内完成5G NR数据通话测试
- 日本KDDI携企业在北海道郊区成功测试4G LTE车联网应用,为自动驾
- 群组通信增强面向应急任务的LTE公共安全产品组合
- 新加坡StarHub将4G上传速度达到150Mbps 计划2017年实现全国部署
- 澄清:广电不会也不可能将700MHz布局4G
- 智能波束赋形可使TD-LTE超级小区(Supercell)容量提升三倍
- 数码视讯中标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4G播控平台-信源监管播控项目
- 高性能RF解决方案加速4G LTE、LTE-A和物联网IoT无线设备部署
- LTE FDD牌照既发,中国4G却未济
- FDD牌照下午发放?联通电信开启4G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