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LTE加快部署考验产业链成熟度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作者:姚传富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1-14 11:26 
核心提示: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日前公布的LTE演进报告显示,全球48个国家的11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LTE网络。其中,33个国家(或地区)的80家运营商已郑重承诺部署LTE网络。另外15个国家的30家运营商也承诺将试验LTE网络,进行技术测试和研究。丹麦、德国以

2010-07-0115:07
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日前公布的LTE演进报告显示,全球48个国家的11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LTE网络。其中,33个国家(或地区)的80家运营商已郑重承诺部署LTE网络。另外15个国家的30家运营商也承诺将试验LTE网络,进行技术测试和研究。丹麦、德国以及荷兰政府已经完成2.6GHz频谱的拍卖。德国还在欧洲率先完成了800MHz频谱的拍卖。此外,更多用于LTE的频谱拍卖预计将在数月后进行。报告还指出,许多运营商还在考虑在1800MHz频段上部署LTE网络,该频段能够充分提高LTE系统的潜力。从全球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LTE商用网络部署的进程远远超出业界一些专家的预测,很可能在今明两年掀起投资建设的高潮。

LTE网络部署进程加快的最大驱动力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移动化与移动通信的互联网化正在深刻改变全球通信产业格局。全球移动运营商特别是发达国家运营商普遍面临网络扩容的巨大压力。从3G网络的部署到HSPA、HSPA+网络,容量提升的进程一直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无论是3G网络,还是HSPA、HSPA+网络,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瓶颈,使得其在带宽和速率的提升方面都受到制约。而大量的移动数据业务,特别是视频类流媒体业务需求的兴起,对移动网络带宽的吞噬作用更加显著,当3G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时候,网络的承载能力就成了问题。这种现象,即使在3G网络发展起步较晚的中国,也正在变得日益明显。例如,移动运营商曾推出一种包月不限流量的移动数据业务,但由于用户数的急剧增长令网络不堪重负,用户体验日趋下降,最后不得不对该项业务紧急叫停。

LTE网络部署进程加快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共识。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日前就对媒体暗示,中国移动继在上海世博园区建成国内第一个LTE演示网络并获得良好反映之后,很快将在国内其他地区扩大LTE网络商用试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对加快部署LTE网络显示了浓厚兴趣。

LTE技术与3G以及增强型3G技术相比,容量和性能都有质的飞跃。3GPP为LTE规划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的用户提供大于100kbit/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MHz~20MHz多种带宽。这些数据表明,LTE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各种高速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而且为未来向第四代移动通信演进铺平了道路。3GPP认为,LTE本身已经可以作为满足IMT-Advanced需求的技术基础和核心,只是纯粹从指标上来讲,LTE较IMT-Ad-vanced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当将LTE升级到4G时,并不需要改变LTE标准的核心,只需在LTE基础上进行扩充、增强、完善,就可以满足IMT-Advanced的要求。由于LTE的大规模技术革新已经大量使用了近20年来学术界积累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如OFDM、MIMO、自适应技术等,在继续完善技术应用的同时,LTE-Advanced的技术发展将更多地集中在RRM(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和网络层的优化方面。

国际电联自2009年3月发布了LTE R8版本的FDD-LTE和TDD-LTE标准之后,宣告LTE进入实质研发阶段。从主流设备厂家提供的产品发展路标来看,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家都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推出LTE产品,但是真正可以商用的版本要2010年以后才能推出。从终端厂家反馈情况来看,2010年会有早期的商用终端,但大规模的推出要在2011年底前后。LTE专用芯片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上来看,规模化芯片供应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手机类终端的数量就显得更少了。业内预计,大量智能电话有望在未来的6~12个月内投入使用。而LTE与3G以及增强型3G设备兼容的相关软件也需要加快研发进程,围绕LTE终端进行的增值业务开发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容之一。

面对来势迅猛的LTE商用网络部署热潮,移动通信产业链需要及时调整研发内容,加快在系统、终端、芯片以及软件等领域的成熟进程,从而为未来LTE商用网络在较短时间内赢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