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众多产业链不完善 IPTV危机四伏
融合网|DWRH.net 2011年5月6日消息,作为三网融合的典型业务,IPTV的推进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顺利。除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外,其他城市的IPTV业务至今仍然未能实现试商用。究其原因,其中固然有电信运营商与广电播控方的利益纠葛,但除此之外,IPTV的众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在广电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看来,IPTV业务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如果不把其自身存在的众多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将来该业务也难言乐观。他向IT商业新闻网记者举例说,从其商业模式来看,目前只形成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部分内容提供商之间的产业链条,这个链条现在还很不完善;从用户带宽层面来看,一般情况下,IPTV一个标清版的视频节目最理想的速率为2M/bps;而高清版的则需要达到8M/bps以上。而目前在许多地方,还达不到这样的传输效果。实际上,IPTV业务除电信和广电两大阵营需要合作之外,广电系统内部的竞合关系也同样不容忽视。
缺陷众多产业链不完善 IPTV危机四伏
2008年之前,全国90%左右的有线网基本上都是广播式的单向网络,即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可以直接通过一个地区的电视台机房、发射塔等前端播出设备,直接将节目播放出去。这样的网络虽然传播速度很快,但对于用户来说,却只能被动地收看,而不能实现诸如点播、回看等功能。但目前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的不断加快,其与IPTV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可以这么说,一些双向网改造及内容平台做的比较好的有线网络公司,比如说深圳、杭州、上海等地,他们的节目内容与IPTV是可以相比拟的”,吴纯勇告诉记者,而且“从现在CNTV、百视通等IPTV播控平台播出的视频内容来看,与现在通过有线网传输的数字电视在内容层面已经有了重合”。
有媒体也分析称,目前IPTV业务在内容方面与有线电视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中国政府严格的政策管制使得IPTV运营商无法引入大量的国内外节目,相对于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而言,IPTV并没有体现出其节目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吴纯勇强调,如果全国有线系统实现了双向化改造而且全国有线网真正得以运营的话,则将会与IPTV产生巨大的竞争。而且,由于受用户收视习惯的影响,“有线网的这种竞争所发挥出来的市场威力要远远大于现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所主推的IPTV业务”。
此前有网站曾报道称,在业务重叠方面,IPTV现在主要受来自数字电视和免费网络视频的冲击。由于广电正在推进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改造,对于数字电视积极性要高于IPTV。
据统计,在2005年国内已经有数字电视用户400余万户,从2006年开始,广电部门继续加大许多城市的数字化整体改造。有线电视在开展直播等业务和节目内容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将阻碍IPTV的发展;另外,在已开展的有线电视试点中,广电部门增加了频道数目和节目内容,除付费电视外,还增加了信息服务和网上购物等互动业务。这些业务都与IPTV业务重叠,也将对IPTV业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诺达咨询分析师古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IPTV业务主要由地方上的有线电视服务商推进,广电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业务上,对于IPTV和数字电视来说,在技术上是有差别的,两种业务的支撑网络不同,广电在技术上的能力又相对不足,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对广电来说较为容易。
古静并向记者介绍,受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影响,目前IPTV业务的收费标准各地区并不相同。如在上海等地,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将IPTV业务与宽带业务进行捆绑销售,如果单独申请IPTV,则分为20元、50元等几个级别,不同级别可收看的频道数量也不同。
有观点指出,国内用户免费观看电视的习惯早已养成。而目前收费的IPTV业务内容又缺乏新意且与其它业务大量重合,这就需要IPTV提供对用户有吸引力的收费内容,开发增值业务。但目前看来还很困难。
IPTV业务与广电的其它业务相比,知名通信专家侯自强认为,电信运营商正致力于宽带网络的带宽升级以便在今后宽带业务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IPTV在广电内部关系调整完成之前不会有大的进展。从广义的三网融合的观点来看,互联网电视才是对未来影响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如何在这当中发挥更大作用,可能比发展IPTV更重要。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也认为,在互联网电视风暴中最积极的推动者是电视机厂商,因为只有对他们来说这是关乎命运的一场战役。再加上内容和应用提供商的推波助澜,互联网电视形成产业链的速度很可能会远远超过IPTV。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