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击新一代互联网IPv4到IPv6过渡策略一览
自从2011年1月份开始,便开始陆续有媒体报道IP地址即将告罄的新闻,当初“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在创建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的时候,共创建了43亿个IP地址,这在当时,已经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然而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互联网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并且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攀升以及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接入互联网,这些都使得IP地址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终于,在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2月3日,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在美国迈阿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告最后所剩的5组IP地址(基于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被分配给了全球五大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第一代互联网IP地址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然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现在由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尚未用完之前已被分配的地址,对于这一情况带来的不便尚未完全显现,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基于IPv4的IP地址业已分配完毕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一天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很糟糕是不是?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聪明的人类从来不会让自己陷入窘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Ipv4的升级技术Ipv6协议便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现在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只不过更快地促进了人们向Ipv6迁移的步伐,只是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两个网络基础协议共同工作?
就像互联网协会首席互联网技术官莱斯利·代格尔2009年6月的会议上承认的那样,“IPV6缺乏对IPv4的兼容性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基于目前互联网的应用规模以及数量庞大的IPv4用户和设备来看,IPv4到IPv6的过渡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于Ipv4向Ipv6转换的问题,互联网工程协会已经部署了多个过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种方案是双栈策略。
该策略的出发点在于,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两者都基于相同的物理平台,而且加载于其上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又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如果一台主机同时支持IPv6和IPv4两种协议,那么该主机既能与支持IPv4协议的主机通信,又能与支持IPv6协议的主机通信。
第二种方案是隧道技术。
随着IPv6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局部的IPv6网络,但是这些IPv6网络需要通过IPv4骨干网络相连。将这些孤立的"IPv6岛"相互联通必须使用隧道技术。利用隧道技术可以通过现有的运行IPv4协议的Internet骨干网络(即隧道)将局部的IPv6网络连接起来,因而是IPv4向IPv6过渡的初期最易于采用的技术。
路由器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入IPv4,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的出口处,再将IPv6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站点。隧道技术只要求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进行修改,对其他部分没有要求,因而非常容易实现。但是隧道技术不能实现IPv4主机与IPv6主机的直接通信。
第三种方案是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
其主要思想是在IPv6节点与IPv4节点的通信时需借助于中间的协议转换服务器,此协议转换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把网络层协议头进行IPv6/IPv4间的转换,以适应对端的协议类型。这一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解决IPv4节点与IPv6节点互通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不能支持所有应用。包括:应用层协议中如果包含有IP地址、端口等信息的应用程序,如果不将高层报文中的IP地址进行变换,则这些应用程序就无法工作,如FTP、STMP等。含有在应用层进行认证、加密的应用程序无法在此协议转换中工作。
针对Ipv4向Ipv6平滑过渡这一问题,很多组织和个人都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策略和方式,每种策略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因此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以及成本因素,综合几种过渡技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