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应分阶段实施FTTx战略
纵观全球领先的13家运营商,有8家是全业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是运营商企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全业务运营包括业务转型、网络转型和管理转型。其中,业务转型是先导,网络转型与管理转型服务于业务转型。相对于中国移动重组前关注的企业和个人业务,全业务运营后家庭业务将被纳入重点关注和发展的范畴,其中企业和家庭ICT业务是转型重点,个人FMC业务体验将依托于企业和家庭实现。
企业ICT业务包括基本通信(FMC语音、宽带)、增值通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VPN等)和IT服务(企业组网、企业OA等),家庭ICT业务包括基本通信(FMC语音、宽带)、娱乐安防(IPTV、VOD、家庭监控、网络游戏等)和家庭智能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未来企业和家庭用户的需求都是基于IP化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光纤接入技术发展迅速
目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两种模式,即铜缆接入和光纤接入。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前期主要以铜缆接入为主,采用DSL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但DSL方式能够提供的带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后续业务开展的带宽需求,因此目前电信、网通等运营商均积极推广“光进铜退”,改造现有铜缆接入网,采用光纤接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带宽、全业务的接入平台,意图通过光纤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捆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布局叠加3G业务,以此抢占全业务经营的市场。
光纤接入从其网络结构可以分为点到点(P2P)模式和点到多点(P2MP)模式。P2P模式以传统的“MC+LAN”模式为主,劣势十分明显。其占用大量光缆资源、无法实现统一有效的网络管理,业务提供能力差,因此目前运营商关注点多为P2MP方式,也就是PON(无源光网络)模式。采用PON构建的FTTx接入网,可以提供高带宽,实现全业务接入,并能够充分保障业务的QoS和适应未来网络发展趋势,电信、网通均采用基于EPON技术的FTTx大力推进其“光进铜退”的进程,在2008年上半年已实现超过100万线的部署。
移动全业务运营将重视企业和家庭用户,为用户提供固定、移动语音、数据、视频等综合业务接入,以及在此之上的信息化应用全面解决方案。光纤接入为解决中国移动有线接入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技术选择。相对于传统的固网运营商,移动运营商拥有的天然优势就是大量的光纤资源,不需要像传统固网运营商那样对网络进行改造。由于传统运营商已经建有大量铜缆接入,需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必须进行光进铜退的工程改造。而新全业务运营商则不存在铜缆利用问题,直接实现FTTx既符合其网络现状要求,也有利于和其他运营商进行竞争。
中国移动应分阶段实施FTTx战略
移动构建接入网的重点目标市场是企业和家庭用户,个人FMC业务体验将依托于企业和家庭实现。前文也描述过这些目标客户的业务需求情况。考虑到中国移动在重组前以移动业务为主体,光缆网络资源基本覆盖到基站(可视为综合接入点),基本没有可利用的有线接入资源,结合目标市场的业务需求及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形势,建议分为三个阶段来发展FTTx。
一阶段建议重点发展商业用户和高档小区。该类用户ARPU值高且相对分散,借助目前移动光缆资源可以容易实现接入,推荐FTTH/FTTO方式。二阶段建议重点开发成片新建小区。该类用户数量巨大且相对集中,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光缆资源做支撑,移动应积极完善其光缆网络,待时机成熟可大规模切入此领域,建议FTTB方式。三阶段建议全面拓展FTTx,移动的光缆网络资源实现广覆盖后,可积极介入视频监控、网吧接入等领域,也可与广电(EOC)、电力(PLC)等部门合作,全面拓展FTTx接入。
可考虑的商业模式
光纤接入的运营模式和现在的宽带运营模式类似,由运营商独立承担初期建设成本,一次投资长期分摊。
目前国内房地产炒得比较火热,城市居民购买新房的需求比较大。电信运营商可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将FTTH的建设成本计入房产。在售房时将“光纤到家”作为卖点,由房地产商前期推出业务,运营商负责后期维护,收入双方分成。(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