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接力“十二五”规划
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在2009年、2010年两年的试点工作基础上,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再度升温,“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改造、建设智能变电站,推广应用智能电表,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未来五年,将是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关键五年。
在目前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现状,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且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智能电网建设观点也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这也反映出各国对未来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
伴随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绿”电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如何实现电网自愈控制?如何就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进行控制与保护?如何优化发、输、配、用各环节的协调调度?如何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如何实现电能质量控制和电能的灵活分配?如何降低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诸多难题,再次抛给智能电网,对其建设提出了新的诉求。
为缔结政、研、企三方垂直纽带,推进电网智能化的建设步伐,破解智能电网在新形式下的技术难题,国家能源局、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国家电网公司特联合投资建设了“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承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各地方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相关科研项目。作为整体项目的开局部分,该中心主办的首届“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11年11月10日在上海拉开序幕。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中国电力行业第一门户网站—北极星电力网表示,该论坛将分别就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政策解读、智能电网建设重点项目解读、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解读、绿色能源发电机遇与并网瓶颈破解、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和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布局及支撑技术等产业发展难点进行命题;与会各方将会在论坛中就中国智能电网的政策规划、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和输配电系统需求、智能变电站在建项目、智能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及需求、特高压输电工程分析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构建准确、快速、高效的垂直对话通道,以促进我国智能电网产业向标准化、市场化大幅迈进。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