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遭“限速” 关键技术突破将成亮点
权威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已经就风能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即到2015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超过9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800亿千瓦时;到2020年,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的目标分别是:
国金证券13.61+0.151.11%海得控制11.10-0.04-0.36%国电南瑞37.70-0.49-1.28%1.5亿千瓦以上和3000亿千瓦时。
而在此之前,市场对于风能产业2015年的装机容量预期是1亿千瓦,对2020年的预期更是高达2亿-2.5亿千瓦。有关部门确定的目标,显著低于此前市场预期。
有关部门确定的目标还提出,我国将在2015—2020年期间建设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与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指出,按照2015年9000万千瓦的总量推算,“十二五”期间,除了八大基地外,留给其他中小型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的总量总计只有千万千瓦。而在此前,市场对海上风电的预期就超过千万千瓦。
实际上,从2015—2020年的风能产业发展思路也不难看出,主管部门对中小型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的预期均比较保守—即“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风电项目,开展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
根据介绍,风电产业“被限速”主要是由自身的问题导致的。过去五年,风电产业规模翻番,从2005年底的120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底的4230万千瓦,风电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近来逐步显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落后、设备产能过剩以及并网难都是风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质量问题频出的源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风电的发展必须关注可靠性,我们利用风电的时日尚短,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未来一段时间,风机的可靠性问题可能会有所暴露。”
因此,在风能产业产能规模被限制的同时,有关部门对产业发展质量给予了更高重视。权威人士透露,未来十年,政府将引导企业在风电运行控制、大规模并网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记者获悉,为提高风电并网能力,相关部门制订了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目前其已通过最终审核并已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时,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也已通过最终审核并报送国家能源局。其中明确,风机并网需要具备低电压穿越技术。
低电压穿越是指电网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电机组不脱网连续运行,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从电网切出,从而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低电压穿越技术主要是由变流器实现的。在有关部门确定的目标中,提高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能力被明确提及。
国金证券研究员张帅认为,变流器的重要地位将不断提高。按照2020年1.5亿千瓦的装机容量估算,预计变流器市场的容量在55亿元/年,与2010年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是随着本土企业的发展,国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将从目前的不足5%提高到30%以上,增长空间约6倍。
萧函认为,在上市公司中,国电南瑞的风电变流器较好地解决了低电压穿越难题,今年有望取得订单上的突破。海得控制的风电变流器也通过了低电压穿越认证。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