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风能 >

王志轩:中国的电力问题本质是煤电问题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刘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6 18:10 
核心提示: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以“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为主题。以下内容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在本次峰会上的发言实录。

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以“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为主题。以下内容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在本次峰会上的发言实录:

王志轩:我向诸位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中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和特点。另外是面临挑战与对策。

中国电力工业的现状简要从两方面描述和解读,一是从发展的硬方面包括总量和人均,另外是发展的质量。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2010年底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五年增长了84%,发电量达到了4.23万亿千瓦时,五年增长了72%,发电装机与发电量与美国基本接近。发电量与美国基本持平,发电装机预计一两年就与美国持平。但是从人均用电来看,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2010年人均用电量3126千瓦时,相当于美国1956年,韩国1993年水平。从全国整体的电力消费结构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过低。

从分地区来看,我们看看北京、上海的人均用电量,用电结构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完成工业化时候的用电特征。广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均用电量接近4000千瓦时,但是工业用电比重偏高,说明仍然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从发展质量来看,首先我们看结构,不同国家一次能发电情况不同的,都是根据各国自己的特点或者是能源状况确定的,所以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正最合理的能源结构,只有根据自己国情和情况确定的。但是中国的一次能源应用为主,中国煤电发电量占发电总量82%左右。因此中国加大了对煤电结构的调整。我们经过了15年的努力,3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比例由28%左右上升到70%左右,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已经成为了主力机组。我们的供电煤耗近五年每千瓦时下降了37克标准煤。可以说煤电的效率达到了世界的煤电先进水平,我们的线路损失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加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特别是风电连续五年翻番增长,五年增长32倍多。从常规污染物的控制来看,电力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了29%,单位千瓦时的排放量下降了58%,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控制技术和应用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煤电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美国,但是我们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面对十二五和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思考,一是从一次能源的分布特点看,中国能源供应侧和需求侧呈现逆向分布的特征,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包括风能转化为电力以后进行输送,是能源平衡的关键因素。能源的输送也是我们能源平衡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中国的电力问题,我们说是煤电运的问题和矛盾。

第二,我们从电力工业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来看,传统的电力主要保证电力的供应,这样的一个功能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发生了新的变化,电力工业我认为将发挥七个平台作用,也就是说电力将是我们通向全社会低碳发展的一个桥梁。比如说它是一个资源优化配制的平台,也是我们煤炭清洁利用的平台,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平台,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平台,也是能源和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的平台。如果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将使城市的环境直来发生根本性改变,也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平台。电力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不仅是量和质的保证,而且是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电力工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高的能源成本和人们期望低电价的矛盾,电力的主营业务,比如说火电持续的亏损和行业可持续监管的矛盾。下面主要从电力需求供应和供需矛盾特点方面谈一下。

从总的方面来看,需求方面出现四个特点,一个是总量和人均用电量持续上升,但是增速适当减缓。第二是第二产业的用电量比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用持续上升。地区特点来看,东部、西部、东北呈现不同的特征,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的用电增长增速减慢,从而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的减缓。第三产业用电增长比较明显,西部第二产业用电增速较快,居民用电也是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对西部来说比较缓慢。十二五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预计人均装机超过一千瓦。电力的供需呈现季节性形态,一干旱水电就少发。西电东送的大水电、大火电机组与东部大火电机组的投产,使得东部地区尖峰时段压力十分突出。东部地区的资源不足,导致新增的装机明显减少。中西部的电源结构具有季节性特点,导致全国大部分省供电平衡的格局逐步打破。

目前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以及投资成本加大,规划新增供应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不确定的因素在加大。新能源比例增加,社会利用率的下降,导致其有效能力的增长,装机虽然增长了,但是有效利用率会下降。十二五期间,一个是节能减排的空间对电力减排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总的供需形势来看,虽然是发电装机稳步增长,但是总体的供需关系可能会处于紧张的情况。另外,由于煤电运的矛盾仍然紧张,尤其是短期内的运力得不到完成的保证,还有极端气候的影响也在增加。

我们的对策,一个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科学制订电力发展规划,提升电力科技水平,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二是调整电力结构,优先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水电。三是优化资源配制,加强建设西部、北部的大型风电基地,加快建设大型的风电基地,加快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四是科学节能减排,优化节能降耗,重点是节能节水循环利用。再就是巩固和优化提高火电的脱硫成果,重点是减排效果与节能经济之间的优化。从工程、结构、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低碳减排。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