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OPLC >

电线电缆应用:电力光纤入户“最后一百米”最佳方案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3 09:09 
核心提示:日前,记者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了解到,国家电网正酝酿选择一批央企试点,在“最后一百米”入户改造中使用江西大圣生产的塑料光纤。

日前,记者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了解到,国家电网正酝酿选择一批央企试点,在“最后一百米”入户改造中使用江西大圣生产的塑料光纤。

据悉,所谓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是电力光纤到户的改造。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电信(微博)曾于去年7月2日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电网和通信领域开展合作,以共建电力光纤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共同推进光纤到户建设,合作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郝为民表示,智能电网是电力和通信网络的全面融合网络,需要考虑电力传输和信息传输二者功能的良好融合,充分利用传感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复合在现有的电力网络中。

国家电网相关专家指出,我国智能电网总体上呈“骨干网强、接入网弱”、“高(电压)端强,低端弱”的态势,配电/用户接入侧通信差距较大、通信网基础最薄弱。

郝为民指出,电网负荷高低变化频繁,峰谷差越来越大。此外,电网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气象条件、不同应用环境,因此通讯媒介受环境影响较大。

在传统的入户通信方式中,电力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但是电力线载波通讯因为有以下缺点,比如配电变压器对电力载波信号有阻隔作用,所以电力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范围内传送。第二,三相电力线间有很大信号损失(10dB-30dB)。通讯距离很近时,不同相间可能会收到信号。第三,不同信号藕合方式对电力载波信号损失不同;另外电力线存在本身固有的脉冲干扰。

所以,国家电网酝酿选择一批央企试点,在“最后一百米”入户改造中使用江西大圣生产的塑料光纤进行通信。据郝为民介绍,塑料光纤首先重量轻、柔韧性好、耐用可靠;其次高带宽、高速率;再次安装简捷、维护方便、节能环保;此外还能防水、防磁、防雷电,可满足特定场合的要求。

“配合石英光纤,在接入网的末端发挥作用,塑料光纤是解决‘最后一百米’问题的最佳方案。”郝为民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