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栗德祥谈“太阳城”建设
“‘太阳城’应该是什么样子?到底应不应该大力发展‘太阳城’?我国哪些地区可以发展‘太阳城’?”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抛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栗德祥教授时,他是这样回答的:“要不要建‘太阳城’不可一概而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来看。有些城市条件适合,而有些城市不一定具备建‘太阳城’的条件。我个人以为,‘太阳城’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才是有效的路径,这在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比较一致。城市需要差异化建设,因为每个城市都是不同的。城市的发展需找准定位,做好规划,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相比较建设‘太阳城’,我更加赞成建设‘低碳生态城’。”
发展太阳能可促进建筑节能
发展太阳能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前,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也是“十二五”期间能否完成节能减排总目标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统计显示,在我国已建成的40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热水、空调和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而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可有效实现建筑中的能源替代,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手段。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热水可补充15%的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光伏发电可节约30%的建筑能耗,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栗德祥教授指出,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我国还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技术研发。在一些发达国家,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不仅仅用于热水系统,而且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包括太阳能中、高温供热系统与工厂供热系统结合的大型太阳能利用工程,各种场所的供应热水、取暖、空调制冷和海水淡化、热发电以及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干燥系统、太阳能土壤消毒杀菌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比于国内建筑太阳能热利用大都是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简单相加,发达国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建筑则随处可见,太阳能与建筑真正实现了完美结合。
近年来,借助光伏产业的兴盛,我国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仅2009年国家公布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光电建筑并网项目就占了222个,共298.4MW。而2011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补贴,或将达到10亿元左右。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障碍。首先在于依旧略显高昂的成本。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在不断下降。但就光伏建筑一体化来说,仍然不够廉价。目前,我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投资为20元~25元/瓦,虽然相比前几年已经大幅降低,但整体还是比较高,未来还需要从各个方面降低成本。
城市需要进行差异化建设
“对于有良好太阳能资源、具备条件的城市,可以放手开展太阳能应用。目前,‘太阳城’只是一个概念,国家、政府并没有出台标准,不需要评审、授牌来被认定。人们所说的‘太阳城’也只是一个称谓。奥地利有一个‘日光城’—林茨,城市中太阳光的直接利用程度很高,包括光热和光电应用,可以说全方位地利用了太阳光,所以,他们自己称之为‘日光城’。
这些称谓是无可厚非的。不制定标准、审批、授予,这样不会特别地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有没有必要去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呢?栗德祥认为,现在并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城市需要差异化建设。
栗德祥教授说:“城市建设要寻找自身的亮点,而不是盲目地跟风,不要有‘从众’的心理。每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不同,自身的条件不同,所以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建设的水平不高,反而会收到不好的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他引入了“生态位”的概念: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生物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变化梯度中所居的地位是不同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其适宜的生态位,如果错位了会很难生长下去,城市的建设也一样,找准定位很关键。
他认为,即使在太阳能推广利用比较好的城市,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城市发展太阳能是依靠充足的资源,有些则是依托一大批从事太阳能设备生产的企业,逐渐发展起太阳能利用。
建设“低碳生态城”更加必要
栗德祥教授认为,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与其建设“太阳城”,倒不如建设“低碳生态城”。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他认为建设“低碳生态城”意义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采取相应的生态策略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来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要促进各种生态技术的产业化,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他强调,“低碳生态城”的建设需要注意四点:一是低碳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宏观层面建设低碳型生态城市,中观层面建设低碳型生态社区(含园区、城市综合体),微观层面建设低碳型绿色建筑。城市有多种低碳发展类型,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类型。二是复合性,是指城市低碳发展路径有多个层面,有技术层面、运行管理层面和低碳行为层面。必须复合运行才能快速达到发展目标。第三是地方性,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要避免城市“千城一面”。第四是真实性,要求真务实,不搞装饰门面,也不要搞转移排放。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